日前,近2000名清华学生的思政课作业集结成《信仰•信念•信心——清华学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丛书》正式出版,9册丛书中

05.12.2014  05:18

清华学子诗歌画作说古今

来源:北京日报 2014-12-4 任敏

  上月,集合清华大学近2000名大一、大二学生思政课作业的系列丛书——《信仰•信念•信心——清华学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丛书》正式出版,学生用诗歌、画作、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阐述读史心得、思考社会问题,展现思政课学习成果。

  丛书编撰于2013年3月启动,8月完成。丛书集中反映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果和课堂改革经验,一共9册,包括《清华学子的中国梦》、《清华学子的人生启航》、《清华学子学理论读经典》、《清华学子走进社会》、《清华学子谈理想信念》、《清华学子看改革开放》、《清华学子议国情》、《清华学子诗说中国近现代史》和《清华学子画说中国近现代史》。

填词作诗述读史心得

  “带梦催马斗寒风,饮恨北望始征程。血染山红宣壮志,脚踏万里播豪情。”

  “堆来风雨起沧桑,东水滔滔海尘扬。一朝七七国事变,八年铮铮骨墨香。”

  “新文化,五四起;政党建,土地改。七月七,踏破华夏大地。”

  这不是中文系的诗词创作集锦,而是清华学子的思政课作业。在《清华学子诗说中国近现代史》一书中,学生们填词作诗,阐述读史心得。

  “诗说”一书的主编——清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讲教师华表把这本书看做是一部诗集。诗集的作者近300名,都是2011年至2012年选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生。他们来自校内各个院系,不仅有新闻、法学、经管、外语等人文社科专业,还有材料、化学、精密仪器等理工科专业。

  思政课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同堂上课,彼此交流。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16周思政课上完前,都需要以中国近现代史为题材,完成诗词创作作业。在华表看来,诗歌是一种能跨越专业的文体,写诗必须要有感而发,因此创作诗词,能使学生仔细体会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学生们创作的诗词既有古体诗词,也有自由体新诗,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学生们在诗词中谈古论今,《虎门的天》抨击晚清腐朽朝政,为林则徐鸣不平;《祭圆明》痛斥英法联军侵华暴行;《江城子•中山吟》缅怀孙中山先生“思想易、新三民,一生为国”;《开天辟地》则描述中国共产党“湖上一船定新生”的诞生过程……

  通过一句句诗词的创作,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路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都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手绘丹青颂革命先烈

  重现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盛况的油画,勾勒出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的简笔素描画,为新文化运动设计的招贴海报,印有刘胡兰图像的邮票设计文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用手中的笔,画说中国近现代史,缅怀革命先烈。

  “画说”一书收录的作品囊括雕塑、油画、素描、招贴设计、邮票设计、人物肖像、陶瓷、书法、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革命女侠秋瑾、中共一大代表群像、国学院四大导师等都走进学生的作品,同学们手绘丹青,展现历史之“象”。

  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华表,同时也教美术史课程。如何让学艺术的学生上好思政课,是华表心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思政课堂上,他转换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让大家用“专业语言”说读史心得,学生们一下子觉得思政课变得亲近了。

  华表介绍,为了更好地完成创作,学生不辞辛苦地跑图书馆,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在此过程中,他们对近现代史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渐渐熟悉起来,同时通过艺术手法上的创新,展现了对先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国家的热爱。

  比如,绘画专业学生田帅创作了一幅油画《抗日战争》,起初他构思了大场面的战争画面,由于资料所限,他放弃了这个构思,实际创作了一幅尺寸较小的八路军与日军对峙的战争场景作品。他坦言,“我现在是一年级学生,对控制大场景、人物较多的画面有一定困难。但在创作过程中,我对党史、近现代史、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等都有了更多了解,也为今后创作此类作品积累了经验。”

  另一位学生以秋瑾为创作对象,完成了一件雕塑作品。他感慨,“过去认为革命者都是吃不饱饭才想革命,但查阅史料后发现,秋瑾的家庭很殷实,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是为了让大多数女性都能够受教育,过上美好生活,才投身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深深地震撼了我。”

家国情怀铸就中国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主讲教师肖贵清给学生们布置了随堂作业,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谈一谈你心中的中国梦”。这些作业汇集成《清华学子的中国梦》一书。

  书中,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人生理想,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肖贵清说,学生的文字虽然稚嫩,但很真实。比如,新疆学生的愿望是,希望西部家乡的青少年享受和东部一样的教育;来自法学院的一位学生则期待,公平与正义普照中国大地。经管学院的马家琪生于兰州,长于兰州,通过回忆姥姥、姥爷、父母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描述了家乡的变化,他梦想有一天,甘肃不再是缺水、沙漠的同义词,大西北也不再是广袤荒芜、落后封闭的代表。

  清华航天学院的宋雨是一名国防生,他的心中一直有个航天梦。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到神舟六号成功搭载两名航天员遨游太空,再到神舟八号顺利升空以及神舟十号顺利启航,这十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直默默注视神舟飞船的宋雨也从小学生变成了主修航空航天专业的大学生。“甘愿做默默奉献的航天人中普通的一员,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我对航天梦的向往,诠释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宋雨说着自己的中国梦。

走出校园观察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讲教师孔祥云介绍,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于是老师们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求学生联系现实思考问题。

  开课前,课程主讲教师会发通知要求选课学生利用寒假时间从身边的现实小问题着手,开展社会调查。某一地区的房价,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北京的交通、春运的拥挤、留守儿童的孤独……学生们的调查主题五花八门。清华学生对这些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思考都汇成调查报告,收录进《清华学子走进社会》一书中。

  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调查报告,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教学。不仅如此,孔祥云还会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若干思考题,要求四五名学生一组,思考问题。想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不仅要大量阅读文献,还要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厂矿、机关等进行社会调查,再撰写论文。课程结束时,学生还要参与小组论文答辩。“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的优秀作品,被收录进《清华学子议国情》一书。

  孔祥云说,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聚焦三农问题和中国养老现状,有的则与自身专业结合,提出对中国车身设计自主创新以及化工产业自主创新的建议,还有的小组则探讨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承、国产电视剧的发展道路等。这些思考,使清华学子关注现实,学以致用,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勇于承担家国责任。

“诗说”选登

望海潮•千年未有大变局

作者:耿智  班级:清华精密仪器系精12班

  山河寥落,风云奇变,千秋大梦难留。铁炮犯疆,火轮破浪,天涯何处神州。马践故都秋。琼楼作焦土,西风泪流。宝气销兵,金瓯拱手,恨悠悠。

  休言往事堪羞,有夫承湘勇,士带吴钩。黑水枭头,碧涛化血,宁论将相王侯!览古空凝眸。衰朽当思进,莫问何由。天行唯健,振兴华夏傲寰球!

 

咏长征

作者:赵祎男  班级:清华自动化系自14班

带梦催马斗寒风,饮恨北望始征程。

血染山红宣壮志,脚踏万里播豪情。

忠肝不洒中原泪,雄心愈壮贼胆惊。

昆仑万重雪山里,百战新师谈笑声。

 

七律•抗战

作者:郑小艺  班级: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12班

堆来风雨起沧桑,东水滔滔海尘扬。

一朝七七国事变,八年铮铮骨墨香。

仇寇冰刀冷难却,皇土热血苦何当。

英雄不畏苦与难,春秋千载魂未央。

 

满江红•东方红

作者:博地  班级:清华精密仪器系精12班

  众掠中华,虎门烟,琉球去矣。兴洋务,维新百日,革命辛亥。八十余载风云雨,五千荣华灰飞灭。莫应有,丧权又辱国,空悲切。

  新文化,五四起;政党建,土地改。七月七,踏破华夏大地。举国抗战智取胜,东方红我神州地。既从头,收拾旧山河,中华立!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