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思政课因材施教“读历史 搞创作”

05.12.2014  05:18

清华推马克思主义“慕课”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4-12-4 董鑫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怎么学?课前调研、课堂讲解、课后实践,昨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展示了近年来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果,近2000名学生的课堂作业集结出版,学生们通过写诗、作画、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创新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懂得中国梦。”

老师怎么教?

万人学“慕课”在线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生入校,原本以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枯燥无聊,是上课玩游戏、睡觉、考试前狂背书的“凑学分”课程,但在清华大学肖贵清老师的课上,学生的出勤率一直很高。肖老师的每节课,四五个学生都要组成一组,在10分钟的时间内针对一个专题进行演讲,朝鲜核问题、医闹问题、南海主权问题都是学生在课上关心的问题,之后学生提问、老师点评,然后才进入理论的讲解之中。

  创新的不仅是课堂,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创新地采用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今年9月22日,刘震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正式在“学堂在线”上线,到目前,共有1000名校内学生在线学习,预选的时候这一数字接近2000人,校外还有近万人一起通过网络上课。学院党委副院长王雯姝介绍说,采用“慕课”的方式,能够实现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以教学大纲为蓝本,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5个讲座序列,每个序列包括6-8个视频。学生通过线上作业、读书笔记,获得成绩和学分。”

  据了解,明年春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纲要》也要在互联网上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会于明年秋季学期上线,供校内外人士学习。

学生怎么学?

丛书9本 雕塑、作诗读懂历史

  今年11月,清华大学编辑出版了《信仰•信念•信心——清华学子学习思想理论课成果丛书》,丛书一共9本,覆盖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等多个领域,虽然由学院的老师担任主编,但书中内容的作者却是选修4本思政课的学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表示,该丛书由2011级到2013级清华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作业作品组成,共有近2000名学生参与。该丛书于去年3月启动,去年8月编撰完成。

  在这套丛书中,有一本《清华学子画说中国近现代史》》,是来自清华美院的学生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上的作品。“学生创作秋瑾的雕像,在学习中了解她出生于殷实之家,懂得了原来她不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为了改变大众的命运。一下子就领悟了许多。”艾四林表示,类似的教学,学生接受的效果更好。

  本书的主编,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表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此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不仅一改过去上课心不在焉、东一耳朵西一耳朵的坏习惯,课上用心听讲,积极参与。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选定的研究或创作题目,跑图书馆,查阅资料,认真研读、思考。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检索与查阅资料,学会了写论文、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与创作过程本身不断给同学们以冲击和震撼,他们从文献资料中看到,一个个他们原以为非常了解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自己其实并未真正理解。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转换授课方式,改革教学模式,还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书目

“信仰•信念•信心•清华学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丛书”

  《清华学子学理论读经典

  《清华学子看改革开放

  《清华学子议国情

  《清华学子走近社会

  《清华学子谈理想信念

  《清华学子诗说中国近现代史

  《清华学子的人生启航

  《清华学子的中国梦

  《清华学子画说中国近现代史

内存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有博士毕业生百余名

  清华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始单位之一,1984年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1987年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首批获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首批获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6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8年7月6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原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学院等相关单位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不断创新手段和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走在前列。

  30年来,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已毕业二学位生400余名、硕士生500余名、博士生100余名,其中既有政界栋梁、学术精英,也有工商名流、军中将才,还有扎根基层、献身边疆的英才,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