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靳诺: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12.11.2018  17:14

编者按:40年高歌猛进,40年风雨兼程。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这一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实践,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党建》杂志近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特邀各行各业代表,结合本职工作和亲身经历,话改革、看变化、谈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应邀发表《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一文,以飨读者。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元年,那年我22岁,有幸和很多青年一起进入大学学习,从此开启了与中国高等教育共成长、共进步的人生历程。回顾这波澜壮阔的40年,作为一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我感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上大学,曾经是40年前普通中国人遥远的梦想。经历了动荡的10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恢复高考,但那时候上大学仍然是难。难就难在上学的机会少,1978年高考报名人数610万,录取40.2万,录取率7%;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仅有228万人,毛入学率是2.7%。2017年,高考报名人数940万,录取700万,录取率74.46%;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已达3779万人,毛入学率达45.7%,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40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却是最具历史意义的40年,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40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40年,实现了从“只有少数人能上大学”到“绝大多数人能上大学”的飞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校4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40年的发展变化,就是中国高等教育40年跨越式发展的缩影。中国人民大学在“文革”中停办达8年之久,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心下恢复,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着眼未来发展,在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政府的关怀下,正在规划推进通州新校区建设,建成之后学校的战略发展会发生新的改变,将为我们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推出“211工程”“985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我国迈上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并有14个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9个学科获评A+,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薄弱环节,先后启动“分党委建设年”“支部建设年”“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年”,层层深入着力解决党建“最后一公里”难题,取得了扎实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贺信中,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充分肯定我校办学成绩。我们将不负总书记嘱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在“双一流”建设道路上继续迈出坚实的步伐。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脚踏实地、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为创办“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书写好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作者靳诺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