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出系列暖心防疫措施 大学生疫情下贡献青年力量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25日电 疫情下,如何维护校园健康安全,全力保障教学科研、日常生活秩序?如何让身处其中的老师、学生们安心做科研、忙学业?记者从多所高校了解到,首都高校推出系列暖心防疫举措,如增设室内核酸检测点、美味加餐、心理咨询,部分学校还开展娱乐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提前下丰富师生生活。同时,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筑牢学校防控安全屏障贡献青年力量。
增设室内核酸检测点、送餐上门
11月7日,立冬。考虑到入冬后室外环境温度降低,北京大学增设一处室内核酸检测点,为全校师生提供暖心服务。
燕园校区为低风险区,按照相关规范,结合学校疫情防控专家组建议,北京大学统一部署,启用通风良好的室内场地作为核酸采样场所,同时对室内核酸采样场所采取控制人流量、加强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等措施控制疫情风险。
部分高校也采取增设核酸检测点、延长核酸检测时间等方式,方便校内人员就近检测、及时检测。
疫情下,师生的饮食问题受到特别的关注。对外经贸大学为全力保障学生学习生活,学校开展一日三餐送餐上门,做到量足味美。成立清真餐饮供给专班,满足学生用餐特殊需求和个性化差异,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每个学生学习生活有序、心态平和。
北京大学餐饮中心协调校内三辆移动餐车进驻生活区,在充分保证食品安全、菜品质量的基础上,将食堂开到“宿舍旁”,疏解食堂供餐压力、减少堂食聚集,“零距离”满足同学就餐需求。
心理热线、多项活动,把心理工作做到“家”
疫情下,高校师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不容忽视。
11月21日,面对最严峻最复杂的首都疫情形势,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关注师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学院不忘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邮箱、QQ账号、微信号,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平台开展学生心理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建立了心理问题重点人心理健康档案,把工作做到学生家庭和宿舍两个“家”里:与学生父母沟通,了解孩子的痛点;与学生舍友联络,及时关注其情绪动态。
该校现代管理学院的辅导员范婷婷今年24岁,和学生有很多共同语言,学生也更愿意和她倾诉聊天。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疏解特别时期的紧张,她主动联系学生家长,试着与家长成为朋友,倾听他们讲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纠结、坎坷。把心理问题学生的工作做到另一个家“宿舍”也是学院思政工作、心理工作的创新方法。辅导员、班主任与宿舍每位同学组成大家庭,每日情况及时沟通,每日情绪及时了解,每日所困及时解决。
疫情之下,如何自我纾解情绪?网络卡顿是有什么故障吗?……电话接通,听筒里传来饱满亲切的声音,用心聆听一个又一个来电者的诉求。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校开通了党办校办、本科生、研究生、心理咨询、学生公寓服务、后勤服务、信息化服务、校医院等多条热线,24小时在线值守,为全校师生暖心服务。
11月19日、20日恰逢周末,是遏制校园疫情快速增长的关键期。对外经贸大学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了思政类、文体类、心理类、学术类、党建类、宿舍文化类、职业发展类等7大类近百项线上特色活动,各学院以宿舍和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宿舍运动打卡、线上合唱、策略桌游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周末开心起来、充实起来、精彩起来。
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在难关中成长
很多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筑牢学校防控安全屏障贡献青年力量。
2000余箱饮品、4万张《疫情防控温馨提示卡片》、1.2万余个“最美北大人”口罩,22万余人次师生核酸检测……这是北大1000余名学生志愿者创造的美好记录。连日来,北大青年学子通过服务师生核酸检测、维持秩序、发放口罩等形式,持续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用心上好这场“大思政课”,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学习区防疫志愿者,为保障同学们沉浸书山、笔耕不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志愿服务工作虽然简单,但这也正是学校高密度防疫布置、全细节防疫监控的微观体现,也正是这样筑起的一道道防线,守护着莘莘燕园学子的健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级本科生赵桐说道。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团委第一时间组织166名团学骨干成立“疫情防控志愿者突击队”,开展以“楼宇长-楼层长-宿舍长”为单位的服务机制。志愿者协助核酸检测、宿舍楼餐食运输、生活物品购买递送,志愿者处于24小时全天候随时上岗的状态,志愿服务时长1000多小时。(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