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岁月如歌——郭子恒回忆录》有感
最近拜读了郭子恒同志的大作《岁月如歌——郭子恒回忆录》(以下简称《回忆录》),感慨良多。
1957年春,积水潭医院开院不久,北京市委派来一大批院级医教研防的领导干部,其中就有郭子恒医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留学苏联的骨科医学博士,这是我原来对老郭的认识。读了《回忆录》后才知道,他从15岁(1939年)小学毕业就投身革命,积极抗日,浴血奋战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救治过无数的伤病员。他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资深的革命家。
1957年建院之初,我院调来以孟继懋院长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郭子恒同志作为首任业务副院长,担负起医教研防的重任。首先他狠抓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在院务会议上布置任务,各科的科主任、护士长回到科里则要认真贯彻执行。
读到这些,我的思绪马上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1957年,一切往事历历在目。我那时是产房的护士长,在妇产科主任田作宾同志的领导下,把原来从市立第三医院带过来的医疗护理常规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制定出新的医疗护理常规。
我作为护士长除领导全体护士对此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外,主要是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例如每日检查体温单的填写情况是否完整;以往护士在填写住院病历时只写住院号而不写门诊号、划体温脉搏走向图连线不用尺子等等,都一一纠正;通过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在适当的会议上提出批评或表扬,使科里的护理工作,尤其是表格的书写比以往更上一个台阶。以上这些主要归功于一个懂业务的院领导——老郭同志。
文革前十年的积水潭医院从初建到屹立全市乃至全国有名的大医院之林,创建了国内独一无二的创伤骨科研究所,这些都倾注了郭院长的汗水和心血。
从1957-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这九年当中,他牢记和正确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和照顾老专家的困难,例如为孟院长解决儿媳从武汉调京并在我院图书馆工作问题;在培养中青年业务骨干方面不遗余力,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讲课;连党政领导干部也都参加专业学习,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党委书记张彤还专门跟着医生查房,体验医生的工作,可见学习风气之高涨。
他深入基层到生活困难的工友张禄家,发现他子女多,冬天睡在炕上缺少棉被,回来就立刻派人送去新棉被。
他带领院党委一干人每年春节都聚在食堂为全院值班员工包饺子,然后自掏腰包买酒,与食堂职工同饮同庆这一传统的节日。饭后还要到一些专家的家里去拜年。这种作风一直持续到文革前。
1979年老郭调往卫生部任副部长工作后,荣获了“医院管理终身贡献奖”,这是当之无愧的,我衷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我读了《回忆录》这篇大作后,另一最大收获是我们家开始用公筷了。以前只限于家里聚会、公共场合使用公筷、公勺,而在小家3-4口人时,认为都没病就没有用公筷的习惯。自看了郭部长的文章“用公筷·不舔指”之后,我家吃饭不管人多人少都备公筷公勺或分餐,再也没有众人的筷子纷纷伸入同一盘子菜了。开始时外孙还不习惯,我们告诉他一定要养成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持之以恒,还要向周围人群做宣传。
最后献上拙劣小诗三首藉以表达对老郭同志的敬意。
《赞郭院长》
其一
积水潭边路漫漫,
五七六六九年长。
医教研防双肩挑,
更为后生铺路忙。
其二
党的政策记心间,
照顾专家解困难。
深入同仁及工友,
送被张禄大家欢。
其三
七九三中全会后,
雄鹰展翅续鹏程。
老骥伏枥献毕生,
为党为民志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