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最美医疗队”背后的故事

11.05.2015  11:55

  3月27日,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医生”颁奖晚会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当晚我的手机微信、短信和电话几乎被打爆了。很多人看到了我在中央电视台领奖,而更精彩的是协和医疗队这七个人背后的故事。七个人分别代表了协和医院在建国65年来每一个十年派出的医疗队。

  在我们上台领奖之前,主持人和导演组对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采访。我在倾听协和老前辈用那种缓慢、坚定的语气讲述当年的经历时,一直在被深深地感动着。

  今年已90高龄的徐乐天教授1951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第一批进藏,那时连公路都没有,行程1个多月。从他们当时行走的时间、从人们都穿着厚厚的破旧皮大衣的老照片上,能够读出当时的艰辛。他们历时一年建成了拉萨第一所医院,就是今日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眼科张承芬教授说话语速缓慢,但1965年到湖南老区巡回医疗的经过却表达得非常清晰,时间非常准确。再看看她们当年支边的照片:林巧稚、黄家驷、吴英恺、曾宪九等等,真是超豪华阵容。

  郎景和院士是在70年代初再次进入西藏,而且是阿里地区——西藏最大的无人区。郎大夫轻轻地说:“我们出诊要骑马,我又不会骑,把屁股都磨破了。”再看他当年的照片,一位年轻帅气的知识分子站在几个背着长枪、短枪的西北汉子中间,你可以想像当年的情形多么危险。

  骨科任玉珠教授12年如一日,每周都去平谷县医院为当地百姓看病,毫无保留地培养当地医生,那份默默的坚守让我由衷的敬佩。

  妇产科冷金花教授代表了90年代进藏的新时期协和人,在她的照片里,手术服后面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透着微笑和快乐,新时期的援藏任务更多的是培养当地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

  张奉春教授作为内科学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仍然在2014年带队参加在江西两县市的“大型义诊周”巡回医疗活动,体现了协和精神的传承和对基层医疗的重视。

  当央视导演和主持人问我,下乡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我们刚到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不久,我在门诊出诊时,一位40多岁的汉子抱着一位妇女进来,把病人放在诊疗床上就说:“我就有200元现金,这是我媳妇,躺炕上一年多了,什么活也不能干,你能给治我们就看,不能治我们这就回去。”他是赶了40多公里的路程,用手扶拖拉机把媳妇带过来的。我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了患者的身体,诊断她只是类风湿关节炎,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诊治才发展到今天。我对她的丈夫说:“这个病可以治,而且也用不了200元”。半年后,这个病人听说我们要离开了,专程赶来,用粗糙、带有泥土的手把自己炒好的黄豆一把把装入我们的口袋。我对主持人讲,正是这种性命相托的信任让我最开心。在那里,我只需认认真真地看病,没有任何干扰,那真是一种享受。

  64年来,一代代协和人为我国老少边贫地区默默地奉献着,担当着国家医疗队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为我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协和得到这个团体殊荣当之无愧!

  医学生心语——

  为病人谋幸福

  北京协和医院巡回医疗队,64年来派出医生上千人,从巡回医疗、西北医疗队,到援藏、援疆、援蒙……协和人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当年的医疗队名单上,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曾宪九……一大批医界巨擎的名字赫然在列。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句话正体现在每一位最美医生的身上。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把道德和良心当作责任和承诺奉献一生。

  作为医生来说,医疗纠纷确实存在,而医患纠纷这个名词却应该消失在我们的工作中。医患本是一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是对抗疾病的战友,我们之间应该携手抗敌。对我们这一代青年医生来说,职业素养很关键。它虽然无形,却隐藏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好医生的标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病人谋幸福”。我们这批青年医生面对前辈、面对患者承诺:献身医学,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王聪灵

  他们是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的缩影

  为了录节目,医学生誓言是目前背得最熟的一次了。反复背诵时,发现这铿锵有力的两段话提出的要求真不是一般地难以企及,不仅要“救死扶伤”,还要“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辞艰辛,执着追求”,这需要的恐怕就不是一时的满腔热血了,而是一场持久战,一场高强度的持久战。最美医生,显而易见,这个美字是一个高度总结,其本质,其实也就是职业素养。纵观10位获奖医者的经历,反映出的是老百姓对好医生的期待:真诚、负责、谦逊、博爱、医术精湛,这正是医学职业素养在医生个人身上的体现。我始终相信,他们的高度并非难以企及,恰是我们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的缩影,毕竟,行医过程即是践行“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宋晓

  勿忘初心 无怨无悔

  前辈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大医们的纯真性情和善良行为也加深了我对医学生誓言的理解: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在这些故事中最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当属人间天使贾永青。每天面对DV镜头记录下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光,而她也是为人子女,在提到双鬓斑白辛辛苦苦供自己上学的父母的时候,还是触碰了她内心的柔软,泣不成声。或许对于二老,她的内心还是充满愧疚的,因为没能好好让父母享受天伦,但对于自己的选择,她未曾后悔。好多人在看到贾永青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独白时都没忍住眼泪,为这样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而流泪,为了她不同寻常的勇气和天使般的行为而流泪。

  在前辈们的故事中我们或许都在回想过去,畅想未来。刚刚步入医学院的时候是如何满心欢喜地第一次穿上白大褂,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第一次接诊患者,在患者期待的目光中第一次从口中说出:你好,我是某某,是你的管床医生,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学医是一条漫漫长路,在参加这次节目之后我也在不断反思:在岁月的积淀下我是否会更坚定的在医学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的自己应该成为一名怎样的医生?希望将来的自己能勿忘初心,给现在的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并在多年以后面对后辈仍能无怨无悔。

  饶翀

  重温医学生誓词

  我们30名同学既是现场观众,又是宣誓小环节的参与者。记得上次宣誓好像是大一刚入学的时候,那时跟着领誓的师姐喊过之后,其实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许久之后也只是记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和“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两句。以至于多年来的班级聚餐,大家一定要以

  “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句作为祝酒词。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基础知识、人文素养、临床知识的学习以及临床轮转的磨练,我们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一个个青涩懵懂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了,知道的更多了,想的更多了,虽然不知道上帝看着我们会不会发笑。我们成长的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在每个人再次背起医学生誓词时,我想大家都会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虽然有时会觉得誓言都是那么冠冕堂皇,但是读过很多遍之后,却又有它独有的一番“韵味”,会引起内心所经历过事情的共鸣,会再次纠正已经略有倾斜的从医三观,自悟自省。

  我等医学新青年,原就是要把继任医学大旗扛起,执其牛耳。虽至此时,仍未能完成其万一。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二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正所谓“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