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特稿]我校女教师的“山海情”

08.03.2021  09:24

本网讯 近日,讲述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全国热播,引发关注。你知道吗?她们,也拥有同样的“山海情”。

有一种力量叫“巾帼担当”。我校的教授们,她们当中有中国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有最受学生欢迎的骨干教师。她们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展巾帼风采,强农兴农做时代先锋”的信念,在教学科研、农业科技创新和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此三八妇女节之际,请随小编一起走进女教授的卓越世界,聆听她们的故事,分享她们的美丽人生。

双一流”建设中的半边天

三尺讲台,一生情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女教授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工作,参加学校发展规划的研讨与实施,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乘风破浪。

潜心教学,默默奉献。王娜作为指导教师之一带领学院学子在2020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再度获得金牌。于静娟、赵倩和胡剑主讲的《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郭鑫主讲的《兽医免疫学》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郭鑫同时被评为2020年北京市教学名师。陈芳主讲的《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她将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2020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何志巍、朱世秋、徐艳月编写的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4版)荣获2020年度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马院王娜老师参加“最美课堂”评选入围。张倩指导19级本科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中获特等奖。

作为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10位女教授参与课程教学中,课程采取团队教学、专题授课的方式,覆盖到全校一年级新生。

邓学梅主讲的《动物遗传学》申请国家级一流课程2020年获批;王小芬主编本科教材《农业原理》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并主持教育部建设“顶天立地”型人才的新农业生物系统工程教育体系教改项目。女教授们在疫情防控期间采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微信群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女教授协会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发挥优势,举办线上“木兰论坛”。

她受芬芳陶醉,又将芬芳播撒,听着老师们的故事,想象着老师的学生,在课堂里的情景,书香弥漫,花香醉人。

教学科研双管齐下, “忙碌”也成了她们生活的常态。老师们笑称自己是“斯德哥尔摩症患者”,当忙碌成为了习惯,偶尔得到一些清闲,反倒无所适从。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科研成果获奖、科普宣传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

       

女教授联谊会会长杨淑华团队在EMBO Journal、Developmental Cell等一流期刊发表论文4篇;曾祥芳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并在2020年分别以通讯作者在Mol. Nutr. Food Res., Cell Proliferation, FASEB J发表高水平文章;王雅春、孙东晓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姚颖垠围绕加工品质形成的遗传网络和高分子谷蛋白表达调控机理相关研究结果在《Plant Cell》上发表;付永彩针对籼稻愈伤组织易褐化,分化频率低,严重影响籼稻遗传转化的问题,相关研究结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张小兰课题组在PLoS Biology 在线发表了题为“CsIVP functions in vasculature development and downy mildew resistance in cucumber” 的研究论文;陆娟当选中国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穆月英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粮食生产的水资源时空匹配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首席专家。

展巾帼风采 助力乡村振兴

我校女教授们弘扬农大“责任奉献、科技为民”的曲周精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心系农村、扎根大地,学问赖之以成。张俊伶是曲周前衙科技小院的负责人,默默无闻常年坚守在一线。杨丽针对张家口地区特色农作物蚕豆、绿豆生产水平低下、人工成本高、 种植收益低等问题,在崇礼区、张北县、阳原县开展蚕豆和绿豆全程机械化基地建设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徐丽明创新扶贫形式,采用“政府+岗位专家/站长+龙头企业/种植大户/ 农机手+贫困户”的形式,实行统一机械化作业管理,提高作业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杨敏丽和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展“轮胎上的农田生态与粮食安全”综合试验,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谭彧、赵雪彦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等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关心社情民意,当好“传声筒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具有“短平快”特点和“直通车”优势。全国政协委员韩鲁佳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做了大量的工作。潘璐、贺聪志多年持续关注城乡社会变迁中的人口流动和留守人口问题《双重强制:乡村留守中的性别排斥与不平等》专著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学著作奖二等奖;我校教师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搜集数据案例,结合调研实践撰写多项理论文章及政策建议,《2020 年后农村减贫战略框架研究报告》获得十六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于乐荣、唐丽霞、陆继霞在获奖团队中列第三、第五和第六,基于该项研究提出的“关于2020后农村减贫战略和政策的十条建议”于 2020年获得中央有关领导人批示,报告和建议的有关内容已被相关决策部门吸收采纳;范志红获得2020克劳锐年度最具影响力医疗养生自媒体奖、微博2020十大影响力健康养生大V。在三农事业中,我校的女教授们发挥专业之所长,关心民生、关注社情,为国家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抗疫 女教授在行动

2020年“抗疫”的主战场,不乏女教授们的风采。张晓红作为全国“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学校志愿者构建了包括全国“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项目、高校青年志愿者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项目以及“手拉手”延伸项目——与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结对志愿服务项目等实践平台,并从专业视角指导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学子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目前全校超过200名志愿者积极投入其中;她撰写的文章《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的志愿服务发展》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主题征文活动”被评为优秀征文。罗海玲以电话、微信等形式及时对内蒙、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养殖场、屠宰场和饲料厂8家企业进行有关受疫情影响的情况调研,调研结果《新型肺炎疫情对肉羊产业的影响》,提交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分析研判》提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众多女教授下沉街道(社区)、校园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

致公党中国农业大学支部委员安冬撰写的《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线上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现象亟待纠正》的建言信息,被中央统战部、市委办公厅采用;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李赞东撰写的《关于北京地区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关于北京市统一调整和配置各小区物业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建议》等均被市政协采用;致公党中国农业大学支部副主委刘奇志撰写的《我国应对非洲蝗灾防患于未然》《关于人粪尿严格高温处理与有机肥资源充分利用的建议》被市委统战部采用;致公党中国农业大学支部委员张蕴薇《关于将学校开学和放假时间整体延后一个月的建议》被市委统战部采用......

我校女教授协会的会员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首都女教授协会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学校党委统战部的直接领导下,为首都以及国家奉献青春、贡献才华;为学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和重要贡献,撑起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半边天。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她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发挥好女教授协会的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感谢党委统战部、女教授协会和女老师们的支持!)

祝全校女教工节日快乐!

延伸阅读 ——首都女教授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分会历史沿革: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始于2001年9月;2004年11月25日,东西校区两分会合并,正式成立首都女教授联谊会中国农大分会,并于2005年4月7日更名为首都女教授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分会; 2019年3月8日首都女教授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分会换届产生第五届理事会,分会目前会员1292人,在职专任教师662人,在职专任教师占比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