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教授成为首批荣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的临床学者

08.12.2014  11:43

  2014年12月7日,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揭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教授荣获“2014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该奖项现已成为中国生命化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今年首次将评选范围扩大到临床医学研究,全国共有三位临床学者入选,陈红教授成为第一批获此殊荣的临床学者。陈红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对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深厚的临床造诣,并一直积极开展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华预防医学奖等奖励。

  2014年12月7日,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礼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桑国卫副委员长、十一届全国政协王志珍副主席出席颁奖典礼,并高度肯定了该奖项在奖励中国医药研发领域在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对于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由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权威评审专家的严格评审,本届共有18位杰出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有3位临床学者。

  陈红教授围绕“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积极开展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在中国人群的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发、以及冠心病早期救治的规范化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他汀类药物对中国人群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种适合中国人群的新型调脂方案,并首先证实新型调脂治疗方案—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药物和不同时间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她首先在国内发现他汀存在以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撤药综合征”,并明确其分子机制。陈红教授还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microRNA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率先建立基于循环microRNAs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方法,目前已经发现并鉴定出一组可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预警的循环microRNAs,为临床易损斑块的超早期预警、鉴别诊断和监测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同时在基础研究中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液循环中microRNA-19b表达水平上调最明显,并且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及促凝活性,从而有效发挥抗栓作用,并有望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型抗栓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