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干部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反响热烈
5月17日,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名义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外国人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一视同仁予以关心和爱护。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收到回信后,北京科技大学全校师生群情鼎沸,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高屋建瓴、情真意切,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世界大同的责任担当,让人倍感振奋、深受感动、备受鼓舞;表示要深刻领会回信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把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北科力量”!
党委书记武贵龙: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无比高兴、激动、振奋,深受教育、鼓舞、鞭策,也深感责任、使命、担当。回信体现了对学校巴基斯坦留学生、对学校全体师生的亲切关怀,体现了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广大青年的勉励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对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提出了要求,对加强各国青年学习交流,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希望。全体师生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实学深学透,学懂弄通做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与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结合起来,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强大动力,努力建设“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以优异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关怀。
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仁树: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慰问,对学校师生的殷殷嘱托,对全体在华外国留学生的关心关怀,对广大中外青年的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生命至上的理念情怀,充分展现了持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学习重要回信精神,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政治任务。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一是要在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上持续发力,积极拓展学校全球合作空间,优化高水平合作交流布局,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学科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二是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持续发力,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追求一流质量,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在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上持续发力,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融入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深入实施综合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写好“奋进之笔”,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学生关心爱护之情,让全体北科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的老教师,我会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科研一线,指导学生掌握零件轧制领域先进技术、研发新型科技成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械学科卓越人才,为早日实现零件轧制领域新突破,实现中华民族科技强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昌纯: 作为巴基斯坦留学博士生伊凡的导师,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心情十分激动。回信体现了“中巴”友谊牢不可破,不仅是对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关怀,更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和我校师生的极大鼓舞和激励。患难见真情,此次疫情是考验,也是一面镜子。回信是对我校留学生工作的肯定,是学校68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学校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有重大激励和鞭策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毛新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对广大留学生的关切之情,是党和国家对于中外青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相信通过学习重要回信精神,青年学子可以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未来建设世界的主力军,只有多合作多交流,着眼人类共同长远利益,才能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院长金龙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所发出的倡议。相信这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和心手相连的情谊,将有力促进中外学子的交流互通。希望广大青年把握历史机遇,强化专业知识,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建良: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校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充分肯定。作为“双肩挑”党员干部,一定把回信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日常工作中来,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以“三全育人”外化于行,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春阳: 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心潮澎湃,见字如晤。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与邻为善的伟大精神和大国担当,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留学生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战略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不负总书记嘱托,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立足本职岗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隆克平: 回信让广大北科师生感到温暖和振奋,更加坚定了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为所有在华外国留学生提供各种帮助”的承诺,诠释了国家在危难面前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积极参政议政,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加强国际交流等建言献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将继续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勇于应对风险挑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曲选辉: 回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人才培养和中外交流工作的充分肯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将继续推动国际交往和人才交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揽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开展科研、学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院师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为契机,将“材料强国梦”付诸工作实践,做好“顶天立地”的研究,为促进全球学术繁荣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关怀,更饱含对世界各国青年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期盼。作为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工作实践和感人故事,及时将这些鲜活素材融入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有效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不断开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发展新局面。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贺威: 阅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备受鼓舞。作为2016级巴基斯坦籍博士生阿什拉夫的导师,深感培养巴方才俊、维护中巴友谊的使命和责任。今后工作中要努力为巴方留学人员提供最佳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指导,在生活上给予关怀,让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开放,将中国先进的科研理念推广至世界,为推动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融创院常务副院长王荣明: 患难见真情,情深解艰难!看到总书记给我校留学生情真意切的回信,我激动万分,感慨万千!回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团结世界友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和决心。留学生们值得骄傲,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做好文化交流使者的同时,密切沟通思想,表达两国人民团结友爱的信念!学校对留学生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北科国际化、内涵式办学的优秀成果!作为一名北科人,我们一定在习总书记的激励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团结抗疫、学术攻坚的工作中去!
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部(处)长盛佳伟: 回信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抗击疫情中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刻体悟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一定深入学习领会回信精神,主动搭建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交流和学习的桥梁,教育引导广大学子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做出贡献。
校团委书记王鹂: 青年代表了未来的力量,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干部,应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提升工作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让青年听得到正确的声音、听得进正确的声音,鼓励青年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讲给世界听、做给世界看,让汹涌澎湃的“后浪”在战疫攻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彰显蓬勃的青春力量。
后勤党委书记孟兆磊: 回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华外国留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和留学生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认可和鼓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当仁不让体现出大国气度和担当。作为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我将积极组织后勤全体党员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复工复学做好坚实后勤保障。
国际学生中心主任赵宝永: 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华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关怀,体现了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政府对在华外国留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我们将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指引下,扎实做好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同时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中国、来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深造,希望广大留学生多了解中国,多向自己的亲人、朋友讲述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庞晓露: 回信不仅是对我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慰问,更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广大青年、广大北科大师生的极大鼓舞和激励。作为一名北科大青年教师我异常激动,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心、对留学生的关爱感到振奋,对能为国家、民族、国际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院教授万向元: 回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华留学生的亲切关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坚持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作为北科大一名教师,要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导,立足本职岗位,大力开展生物与农业领域的教学育人、科研攻关和国际交流,为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党支部书记王书玮: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特别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外语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面对新冠疫情,日语专业师生立足小语种,组织抗疫物资翻译志愿者,助力第一批国外援助顺利入境。党支部会继续秉持“小语种大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作理念,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外国语学院德国籍外教Patrick Bochholz: 新冠病毒突然袭来的时候,我正好从德国返回北科大。居家隔离期间,外国语学院各位教师志愿者提供的生活和工作方面帮助,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政府、北京科技大学为抗击疫情所做的努力,感受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作为外籍教师,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将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绵薄之力。
冶金机械党支部书记郜志英: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以真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来华留学生和青年人的支持与爱护,表达了对他们的信任和寄托。作为青年教师,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支部成员认真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因材施教也要一视同仁,继承和发扬“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奋进。
计算机系党支部书记谢永红: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字字句句体现了对来华留学生的关心、教诲和期待。作为高校教师,我有幸先后指导了多名留学生。学习回信后,更感责任重大,我将持续关心关爱留学生的生活,做好学业指导,传递党和人民的深厚情谊,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未来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王佳: 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作为教育工作者,会继续努力拓展留学生感知中国的途径,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杨兴业: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在华留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表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中国人民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扎扎实实推进的伟大事业和工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使我更加坚定了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派驻甘肃省秦安县小寨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萌: 我们远在秦安,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极大振奋了我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决完成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任务。
天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黄文婧: 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生命至上”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生命的尊重,一句“患难见真情”更是说出了我们对于世界人民的关切。这封信是对于所有来华留学生、广大青年人们的鼓舞,更是对于高校教师的一种激励,我们更当精于教学,不辜负主席对于青年的期待。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于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广大青年倍受鼓舞和激励。作为学生辅导员,我们一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和重托,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继续投身于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勇挑重担,不惧风雨,争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师陈诗琦: 北科大是巴基斯坦留学生的重要来华留学高校,长期在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合作深入发展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办好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中巴友好谱新篇,风雨共进度难关,在这次疫情给全人类的大考之下,团结抗疫是唯一出路,期待着全球合作力量深入凝聚,也期待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光明灿烂。
巴基斯坦留学生阿力夫: 在中巴建交69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我特别地激动。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早日回到北京科技大学,继续开展我的学习研究,以后努力为两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主席嘱托,做好传播友谊的使者,加强与各国青年文化交流,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中国讲给他们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一起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翟柏洋: 学校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我们都会热情主动地和外国朋友交流互动,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也会和留学生朋友们互相加油打气,共度难关。中国自古就是包容并蓄有担当的大国,中国青年更是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站位的时代“后浪”,我们一定团结全世界的有志青年,一道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巴基斯坦留学生萨塔尔: 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回信,表明了他对国际学生的关怀,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耀。我要感谢学校、国际学生中心、宿舍老师们在疫情期间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跃教授每天会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我也将在学校学到的防疫知识分享给了家人和朋友。学校的一视同仁让我倍感温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巴基斯坦留学生伊凡: 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我非常激动和自豪。疫情期间,我的导师葛昌纯院士一直与我密切联系,关心我的学术进展和生活,督促我努力学习。国际学生中心的老师们定期提供口罩,每日消毒和测量体温,还帮我们庆祝生日,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毕业后,我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工作中。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巴基斯坦留学生阿里: 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中国在疫情防控中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举措,已成为全世界的榜样。学校定期消毒房间,为我们提供口罩,确保所有国际学生的安全。我的父亲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友,孩童期间父亲讲述的中国故事坚定了我来到北京科技大学继续深造的决心。我一定像父亲一样,把我和北京科技大学的美好回忆传承给下一代,继续和USTB的情缘。
通信1903班学生李昂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予广大来华留学生、广大青年极大鼓舞和激励。作为学校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在新国展一线接触服务境外人士的那几天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与包容,真切地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作为北科学子、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奋斗中走好青春每一步。
化学专业巴基斯坦留学生沙德: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充满了爱和鼓励,我为自己和所有的巴基斯坦学生感到骄傲。疫情期间,学校的所有老师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照顾我们。感谢我的导师张学记教授和班主任郭凯琳老师,和实验室里关心帮助我的同学们。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在顶级化学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毕业后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增进中巴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18级研究生浦绍韬: 疫情期间,北科大派出师生组成青年突击队奔赴北京新国展坚守一线国门,一位巴基斯坦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分享后立即表示希望参加青年突击队,还经常转发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国疫情的正向报道,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人类共同耕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团结各国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描绘友情图画,心手相牵、共同进步!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工商T16学生王琳茹: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我感到十分振奋。作为中国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辜负时代使命,牢记国家对我们的希望,从思想意识、实际行动上,配合国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全球青年一同投入到全球抗疫战线中,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建设新时代。
国际贸易专业巴基斯坦留学生哈米扎: 收到这封信是一段妙不可言的经历。作为一个巴基斯坦人,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熟知“中巴友谊”,对中国怀有极大的敬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时,中国采取了全方位的措施,确保所有在华留学生得到了最好的照顾。这封信对我们意义重大,我们牢记习近平主席的嘱托,尽最大努力达到他对国际学生的期望。祝愿两国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并继续保持兄弟情谊。
管理科学与工程巴基斯坦留学生米德拉: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给予了巴基斯坦学生极大的信任和鼓舞,让我们特别激动。学校在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工作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资源支持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感谢中国政府和北京科技大学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支持我们的教育,为人类的进步而努力。
文法学院2019级研究生刘晴: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和北科莘莘学子的鼓舞与激励,更加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中巴两国是患难与共的真朋友,在今后国际交流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我们定会与世界青年学子一同激扬青春、逐梦前行。
外国语学院英语1601班学生冀婉怡: 作为接待过巴基斯坦友人的志愿者,我深刻理解“中国和巴基斯坦永远是朋友”的丰富含义。患难见真情,在疫情最先袭击中国的时候,巴基斯坦积极向中国运送援助物资,巴基斯坦的朋友也多次问候我,令人感动。作为青年人,我们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建设一个和平、友好、互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韩国留学生、高等工程师学院2017级朴珍羽: 疫情期间,身在韩国家中的我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高峰期每日的悉心询问,不时询问是否缺少防护用品,每一个细节都让我真实的感受到患难见真情,让我深刻地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高等工程师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东晓: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予了广大青年学子极大的激励,突出了团结一致是战胜疫情的坚强后盾。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对国家和人民的考验,作为祖国未来砥柱的青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勇于担当,从自身出发带动身边的朋友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积极投身到各种疫情志愿活动中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19级硕士研究生陈笑钰: 一场疫情,阻隔了多少中外游子的归家路;一份回信,振奋了多少中巴青年的拼搏心。一句“生命至上”,展现了我泱泱大国的坚定责任;一句“一视同仁”,体现了我中华民族的宽广态度。携手抗风雨,民心促相通,永记中巴情,共渡战疫关。不论国籍,不论身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着自己力量。疫情无情人有情,不论身在何处,都是温暖的家。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