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积水潭医院烧伤科—— “相约守护”活动体验
07.12.2015 11:46
本文来源: 卫生局
记得前不久,手术室自拍照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术室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医生们在手术室究竟处于什么状态也是鲜为人知的。10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机关党委临时团委组织的“相约守护”互换体验志愿活动,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跟随沈余明主任体验观摩了为期1天的烧伤整形重建手术。
上午9时,先是更换手术衣,再经过层层消毒环节,最后我跟随沈主任来到了手术间。短短几分钟的路程,因为一直戴着口罩,呼吸变得有些困难。但手术室要求无菌,再难受也不能摘口罩。
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麻醉后的患者是以怎样的状态躺在手术床上呢?我在现场看到,这名即将进行取出填充器进行面部修复手术的患者,除了手术部位暴露以外,其余部位均被盖上了深绿色的无菌手术单。器械台上,铺了4层无菌手术单,单子上密密麻麻放满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器械,这也是他们的重点保护对象。“这些器械全都要用于患者手术,器械台包括无菌手术单绝对不能碰,衣角轻轻蹭一下也不允许,更不允许在其上方位置做任何事情。”护士一边介绍,一边叮咛着我。
此时,患者已经消毒完毕。我注意到,患者的头部长了3个畸形的大包。沈余明主任说,那些包是给患者添加的填充器,是用来让做植皮修复手术用的。
因为手术复杂,此次手术共6名工作人员完成,包括:1名主刀、2名助手、2名护士、1名麻醉师。
“手术开始。”随着主刀医生沈余明的一句命令,手术正式开始。此时是9:30分。
“手术刀”、“4号线”……医生不停地发出指令,护士则立即将相应器械递过去。
“准备纱布。”此时,在手术台外围的另一名护士立即取来一包纱布,递给在手术台一旁随时候命的护士。
“1、2、3……”两名护士同时数了一遍,然后又倒着数了一遍。
护士解释说:“手术过程中用了多少纱布,都得准确记录,手术结束后,还得再统计一遍用了多少纱布,差一块都不行。”
原来,手术中至少配备两名护士,一个一直守在手术台旁,为医生随时递上手术需要的工具,另一个属于巡回护士,负责拿送整包耗材、打电话协调等,她的手绝对不能触碰手术台上的洁净区域。
时间接近11点,我感到双腿像灌了铅一样,又酸又疼,赶紧坐到一旁的凳子上。抬头看医生,他们丝毫没有疲惫的痕迹,不由暗暗佩服。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一看表,12:00,该吃午饭了。但手术仍在继续,我悄悄问巡台护士:“医生中午怎么吃饭?”
她诧异地说:“手术没做完,怎么可能吃饭?” 我也愣了:“那假如这个手术做十几个小时呢?”
“那也不能中途吃饭。什么时候做完手术,什么时候吃饭。”
12:40,手术进入关键时刻。
在取出3个填充器后,要对患者的面部进行超大面积的缝合,由于需修复的面积过大,还要保证患者的血液流通正常,沈余明主任带上眼镜,细心且熟练的缝合着每一针,由于手术台使用了2个无影灯,并直接照射着沈余明主任的面部,不一会汗水就浸湿了他的手术服,护士还不停地为他擦拭掉额头流下的汗水,以免落在患者的身上。
13:30,整个修复手术缝合完毕!将患者推出手术室,沈余明主任和助手们才准备用餐。这时沈余明主任跟我讲:“我们的三餐时间都不固定,但我们都习惯了,没个‘铁胃’、‘铁腿’,就当不了医生。”此时我了解到沈主任下午还要做2台手术,拖着有些酸困的身体,想着他们每天重复着的工作,觉得真是非常不容易。通过这次体验也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更加了解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和他们医者仁心的工作态度。
本文来源: 卫生局
07.12.2015 11:46
下月起本市适龄儿童免费防龋 百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公布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卫生局
强化绩效管理 提升基层卫生能力
本市全面开展2017年度基层卫生绩效考核
为推进我市基层卫生工作落实,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