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扶贫:山西吕梁:一个战场,两场攻坚战

03.04.2018  09:32
山西省吕梁市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相结合,增绿又增收
一个战场,两场攻坚战   3月12日植树节,山西省吕梁市还春寒料峭,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动员会议就召开了。“要让植树造林成为吕梁人的一种习惯和情怀。”市委书记李正印提出,吕梁全市今年林业建设要完成三个100万亩目标: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切实把造林绿化的过程变为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变为村集体经济破零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
   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承揽造林,林业扶贫打造出“吕梁样板”
  一个战场上打赢两场攻坚战,得从吕梁推行购买式造林模式说起。
  所谓购买式造林,就是根据政府规划和标准,市场主体承担造林,一般3年后政府花钱买活树,造林者获得经济效益,政府和社会获得生态效益。2013年,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首先在内部试点并获得成功,2014年,该管理局扩大购买式造林范围,开始与驻地政府——岚县人民政府合作造林。由于与造林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造林绿化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购买式造林搅活了“一池春水”。
  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告诉记者,2015年,中央首次提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精准脱贫路径,立足全县宜林荒山多、贫困劳动力多、积存苗木多的实际,在与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合作造林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县领导班子考虑:能否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把苗子栽到荒山上,增绿又增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进行改革:变以往的专业队造林为合作社造林,变招标为议标。“当时我们是冒了点风险的,但县里的班子成员都认为,只要把住造林质量关,保证贫困户受益,这个创新值得冒险。”高奇英说。
  岚县的创新探索获得了成功,并很快在吕梁市、山西省乃至全国推广。李正印告诉记者,吕梁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面临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重压力。岚县组建以贫困户为主体的造林合作社,采取议标方式造林,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两场攻坚战,吕梁在全市加以推广并不断完善。2015年4月16日,山西省林业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行购买式造林促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正式把吕梁实践推向全省。2017年9月25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现场观摩后表示,吕梁的林业精准扶贫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在很多地区可以复制推广,要在造林任务重的深度贫困地区,推广建立6000个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优先安排造林绿化任务和建设资金,吸纳20万左右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抚育。“这次会议让吕梁样板成为全国路径。”山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尹福建说。
   贫困户人均造林增收6000元,合作社带动作用日渐增强
  “在政策设计上,购买式造林所有环节的利益分配都向贫困户倾斜,保证造林工程精准扶贫。”吕梁市林业局局长郝金光介绍,在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组建上,必须有60%以上的社员为贫困户;在收益分配上,规定造林项目总投入的45%以上用于劳务支出,合作社年度利润的60%根据社员投劳进行分配。在造林资金保障上,支持贫困户社员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年收益5%。
  造林扶贫效果立竿见影。赵开福是临县城庄镇郑家洼村开福扶贫造林合作社社长,去年他带领50个社员造林1000多亩。赵长启是合作社44个贫困户社员中的一个。老赵吃苦耐劳,去年造林挣了9600元,爱人李艳兰也顶起半边天,挣了8000多元,一家人顺利脱贫。
  吕梁市副市长尉文龙介绍,全市成立了1008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4760人,其中贫困社员18784人。去年956个合作社通过议标承担造林任务96.3万亩,19648个贫困社员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三分造,七分管。除了造林,管护就业也是贫困户的一大收入来源。目前吕梁全市共设森林管护员6348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管护员4896人,人均年工资7000多元。
  更大的增收潜力在于发展致富产业。对此,深度贫困村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的村民们深有感触。
  2016年,蛤蟆神村退耕还林2240亩坡耕地。村里的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流转这些退耕地20年,种植沙棘。这给413户农户中的171户贫困户带来了多重收益,其中收益最大的是别样红合作社的51个贫困户社员。常从柱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流转了19亩坡地给合作社种植沙棘,前5年每亩可以从国家获得1500元的退耕还林补贴,每年还能从合作社获取50元的保底收益。去年常从柱参与沙棘造林获得劳务收入3000多元,之后他还可以在沙棘基地从事管护、剪枝、整形、收果等工作,一年至少能挣5000元劳务费。岚县副县长刘思昭介绍,5年后,退耕还林补助结束,沙棘也进入盛果期,按照目前的价格,每亩利润能达5000元,常从柱们每亩至少能分红300元。“脱贫致富主要就指着它了。”常从柱非常看好沙棘产业的前景,今年他还准备在自家的耕地上种上三四亩。
  沙棘产业也给蛤蟆神村集体带来了活力。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告诉记者,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每亩每年能获得10元的公益金,去年蛤蟆神村收入公益金22540元,集体经济首次破零。“村里刚建了几个大棚,准备马上搞沙棘育苗,这脱贫攻坚的活越来越有干头了。” 村支书马林珍信心满满地说。
  为了让贫困户脱贫增收更可持续,造林合作社的转型升级在吕梁已被纳入议事日程。“林子总有造完的一天,但群众增收的脚步不能停。”郝金光介绍,很多合作社已经开始对社员进行剪枝、嫁接、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培训,以便更好从事经济林管护工作。一些造林合作社开始向村级农经合作社转型,拓展业务范围,发展林下经济,承接小型水利工程等。
   吕梁底色由黄变绿,森林覆盖率年增1个百分点
  车行临县,高速公路两边都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以前这个时候,山上都是黄秃秃的,因为农民在这里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后,合作社在这里种上了树,你看,现在一片片油松透着绿色,等天转暖了,山头就郁郁葱葱了。”随行的山西省原政府参事、林业专家王加强教授向记者介绍。
  城庄镇小马坊村生态经济林综合治理工程第五标段,山腰上的油松迎风摇曳,山顶上一片片核桃林生机勃勃。镇党委书记成小龙说:“这油松种起来不容易,大家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半山腰挖树坑,用肩膀扛水上山浇树。”临县林业局局长冯清照告诉记者,15家合作社在这里造林3万亩,大家“心里有劲头”,把这里的林子当作自家的林子种,目前存活率在85%以上,之后还会在林间套种中草药。“等再过几年,这里的荒山秃岭真的能变成金山银山,我们的日子肯定会更红火。”小马坊村村民张春平说。
  这样充满希望的山头在临县还有许许多多。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告诉记者,2017年,临县以258家造林合作社作为主力军,完成造林面积34.92万亩,接近全县“十二五”期间造林绿化面积的总和。去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其中一张反映我国生态成就的大幅照片就是在临县的东山拍摄的,照片上漫山遍野的油松层层叠叠。“我们感到很自豪,也充满了干劲,再过几年,我们这里的宜林荒山和25度以上陡坡地将全部实现绿化。”张建国说。
  不光是临县,在吕梁市采访,问起近些年的变化,很多群众都会自豪地介绍:周围的山都绿起来了,我们的腰包逐步鼓起来了。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吕梁市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成为山西省由于造林绿化自然环境优化率较高的城市之一。吕梁山区贫困山乡的底色正由黄变绿,绿水青山的“含金量”正逐步展现。(记者 顾仲阳)
山西省领导参加义务植树
   中国绿色时报4月23日报道(记者 景慎好) 林业网
天津今春再造林25.36万亩 构筑山水皆绿好生态 
  从市林业局获悉,本市在去年冬季植树9.64万亩的基础上,今春再造林25.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