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青春“艾”奉献

30.11.2015  17:07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随着全场观众坚定而响亮的口号声,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北京市主题宣传活动暨2015年首都防艾宣传团队交流实践展示活动圆满结束。

  据了解,“”奉献 青春季—2015年首都防艾宣传团队交流实践活动以“青春、健康、奉献”为主题,由北京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旨在挖掘、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防艾宣传骨干,在全社会发展首都青年防艾队伍、巩固首都青年防艾力量。“”奉献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历经报名、积累、实践、提高阶段的层层选拔,各团队志愿者学知识、比宣教、拼创意、共成长,共有15个团队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展示阶段暨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北京市主题活动,生动的诠释了“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的宣传主题。

  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全场观众共同回顾了“”奉献活动走过的历程。晋级团队分别带领各自的“防艾梦想新搭档”表演了防艾主题节目,作品中既有优美动听的原创歌曲传递关爱,也有根据志愿者们日常工作编创的诗朗诵传送温暖,还有幽默诙谐的小品、绘声绘色的话剧和精彩纷呈的情景剧传播防艾知识、表达防艾理念。所有的作品更是表达了一个统一的主题,就是呼吁全社会正确认识艾滋病,积极参与防艾宣传。每个节目表演结束后,7位专家评委和50位大众评委利用打分器进行了现场打分,最终有10个团队获得2015年首都防艾宣传交流实践活动“十佳团队”荣誉称号。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掌握了更多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和宣教技巧,更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伙伴,今后他们将继续青春作伴为“”奉献。

  今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每年12月1日前后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都会参加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到北京市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2013年又对我市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在担任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国艾委)主任期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治工作。

  在活动现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15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及特点。艾滋病是目前人类尚未完全攻克的医学难题,防治艾滋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民族的生存发展。2000年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发展宣言》,承诺到2015年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防治艾滋病作为重大社会工作、民生工作来抓。近年来,本市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持续推进扩大检测,全面实施早发现策略。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全部实现艾滋病初筛检测,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开展快速检测的能力。2015年,共检测360万人次,较2010年增加了111万人次,阳性发现率也由2010年的0.57‰增加到0.88‰。我市艾滋病晚发现比例一直维持在20%以内的国内较低水平。二是降低传播风险,不断提升干预服务水平。通过为海洛因成瘾者提供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自2013年起接受治疗人员中未发现艾滋病新发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一次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0年的67.3%提高到2015年的74.3%;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比例维持在80%以上。据估算,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推广安全套的措施每年减少了约800例该人群的新发感染。三是加强传染源管理,抗病毒治疗效果凸显。2015年,我市将艾滋病患者CD4细胞检测血样首次采集关口前移至医疗机构,平均检测天数由2014年的30天缩短为4天,为早期治疗奠定了基础。率先将耐药检测纳入常规检测范围,治疗效果凸显。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治疗9249例艾滋病病人,在治病人病死率降至0.18%(较2014年下降60%,较2010年下降450%),低于发达国家1%的病死率水平。病人治疗一年病毒完全抑制率达到93%,超过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90%的目标。四是探索模式,攻坚克难,积极开展示范区创建。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区5个区作为国家示范区,围绕我市疫情特点和工作难点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在石景山区开展的艾滋病尿液匿名检测模式研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筛查阳性率达到22%,为我市探索建立隐蔽高危人群动员检测模式奠定了基础。五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社会组织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我市不断完善机制,加大保障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其中2015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动员检测量较2010年提升了150%,大大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早期发现力度。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我市积极探索借助新媒体,不断扩大防艾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注重弘扬志愿精神,打造首都防艾志愿队伍。目前,全市共有87所高校建立了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注册在校会员数近7万人,各区县防艾志愿者达到5万余人。

  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卫生计生委委员郑晋普同志在讲话中最后强调了我市今年重点推进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呼吁各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广大的志愿者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艾滋的目标贡献力量。

  附:2015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通报

  2015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通报

  北京市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18399例(其中本市户籍4693例、外省市户籍13353例、外籍人员353例,分别占25.5%、72.6%和1.9%)。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16152例,占87.8%(其中同性传播11692例,占63.5%;异性传播4460例,占24.2%);注射吸毒传播1192例,占6.5%;其他传播途径共计1055例,占5.8%。

  2015年1-10月报告艾滋病病例3181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5%,全市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13106人。

  我市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艾滋病报告数字仍在上升,但增幅开始变缓,截至2015年10月底疫情报告数较去年同期增加8.5%,虽然疫情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自2013年开始出现下降。

  二是疫情整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特别是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防治效果明显,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较高,近几年连续超过了5%的高流行水平,2015年达到7%。

  三是经性传播仍是我市艾滋病传播的首要途径,并呈明显上升态势,2015年达到96%,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比例明显高于异性传播所占的比例。该人群高危行为改变困难,疾病传播因素持续存在。

  四是流动人口所占比例仍居高不下,占所有病例的73%,造成随访干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五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现存活病例不断增多,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六是老年人、青年学生感染人数有所上升,疫情特点呈现复杂化。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近年呈增多趋势,从2010年同期的22例增至101例,主要经性传播感染(占89.2%)。

  下一步,全面落实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仍是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