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研讨会

04.07.2020  20:09

本网讯 为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影响,7月2日上午,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网络研讨会。

我校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原所长樊胜根教授介绍了研讨会背景。樊胜根教授表示,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如何继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农村扶贫成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冠状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宏观经济稳步复苏。在此背景下,应认真思考后疫情时期的相关农业及扶贫政策,积极向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陈志钢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黄季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汪三贵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青平教授、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张林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敏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聂凤英研究员等七位特邀嘉宾围绕主题发表演讲。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国际院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的发言题目是“新冠肺炎,农民工就业与贫困”。陈志钢教授谈到,当前受新冠肺炎影响,各地中小企业,特别是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营业额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农民工收入下跌较大。根据陈志钢教授团队的模拟分析,如果经济到今年12月底还不能恢复正常,农民工就业机会将有可能减少超过2500万人。当前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发生率是7%。政府应该通过增加贷款、减税等方式扶助中小微企业,稳住农民工就业渠道,同时建立完善的城乡保障体系,继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减贫战略。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新冠疫情与农村人口脱贫、返贫和致贫风险”。黄季焜教授利用北大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农户追踪调查数据和疫情期间的电话调查,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因疫返贫与致贫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目前返贫或致贫风险较高的主要群体集中在:从事非农就业的未返岗农民工,低收入群体、湖北省。为此,建议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和农民工返工速度,降低因疫返贫或致贫风险;建立潜在返贫户或可能新增贫困户信息系统,为分类推进施策提供数据支撑;建立湖北省脱贫专项基金,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新冠疫情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汪三贵教授指出,新冠疫情在初期对就业、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销售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乡村旅游等服务业经营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为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扶贫成果,政府积极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就业,复产复工。从企业层面上看,多数扶贫工厂和就业车间均已逐步恢复。政府通过直播带货、电商销售、消费扶贫等方式,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的是野生动物养殖户和贫困边缘户。野生动物养殖户销售受阻,补偿政策没落实,边缘户政策扶持较少,政府后期应重点关注。总体来看,当前新冠疫情对于脱贫工作不具有较大影响,各项生产活动稳步恢复。但对于特定人群,需要政府重点关注,提供政策支持。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的发言题目是“中部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青平教授针对中部地区的特定情况,指出中部地区农业发展主要问题包括(1)中部地区农业产品附加值较低;(2)中部地区农村地区基层治理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3)土地经营规模偏小,难以开展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4)实用性农业科技在中部地区应用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此基础上,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应实施以下举措,(1)选拔大学生村官,充实农村基层组织,优化农村干部结构;(2)提高农村地区医疗队伍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完整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3)增加农民就业,通过税收、金融等手段鼓励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帮助当地巩固脱贫成果;(4)大力促进农业电商发展,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建立行业领先的标准和产品体系;(5)加强农村高标准良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张林秀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关注儿童营养健康、阻隔贫困代际传递”。张林秀教授指出儿童营养健康是反贫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是兼具公平与效率的有效公共政策。当前贫困地区0~3岁婴幼儿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隐形饥饿问题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贫血率、视力健康、寄生虫感染及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严峻。从政策角度看,在讨论疫情背景下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时,要重点关注儿童健康发展问题,这不仅仅是儿童的未来,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敏娟的发言题目是“中国生态扶贫:理论与实践”。赵敏娟教授在梳理我国生态扶贫背景的基础上,解读了生态扶贫的经济学内涵,揭示经济学视角下生态扶贫的内容与关键点。赵敏娟教授对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治理等生态扶贫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她分享了疫情对生态扶贫带来的生产冲击、市场冲击等以及存在机遇。

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产业发展与电子商务扶贫”。聂凤英研究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总体可控,对畜牧业的影响正逐步减缓。当前受影响比较大的集中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餐饮和旅游业受影响最为严重,中小企业在疫情形势稳定后县域经济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向中西部发展,是值得系统性思考的重点问题。聂凤英研究员指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推动有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产业发展,但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电商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转型的新兴力量,发展农村电商要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重点关注基础设施、物流和能人等关键要素,实现包容性发展和利贫性增长。

研讨会最后,樊胜根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发言和观众的提问交流进行了总结,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脱贫攻坚的挑战,他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疫情冲击下的农民工及贫困地区的返贫和致贫问题、农产品电商发展、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等方面的问题,将脱贫攻坚目标和乡村振兴要结合起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多维度贫困)的长效机制,并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会议讨论的议题对中国及全球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扶贫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次研讨会在Zoom平台和腾讯课堂同步直播。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司伟主持,国内外约1000名观众参与了此次线上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