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专版】开门办教育 全力克难题 一线办实事

27.11.2019  09:11

中国农业大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和扎扎实实为师生做好事、解难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落脚点,开门办教育、全力克难题、一线办实事。

开门办教育,为党为国育英才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用心育人、用情铸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近1800名师生积极参与群众游行、广场合唱、广场联欢、志愿服务等工作,展现新时代中国农大师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气质。

  学校团委副书记马紫威是“乡村振兴”方阵中的一员。她说:“我的青春,有祖国见证。祖国70年伟大成就的画卷已经绘就,当代青年要牢记嘱托,自信接过前辈接力棒,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之路,书写爱国奋斗的青春华章。

  中国农业大学组建“稼穑先锋”爱国主义宣讲团,就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在全校开展200余场主题宣讲,激励广大师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通知》,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和诗朗诵、校园“灯光秀”、展播爱国主义影视作品等活动,切实把广大师生参加国庆活动展现的正能量转化为不竭的奋斗动力,不断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校荣校意识,肩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

全力克难题,强农兴农有作为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落脚点,找准定位、一体推进、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力争在强农兴农的教学实践中有所作为。

  当前,全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有力有序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同时,学校持续弘扬“曲周精神”,进一步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扶贫日,学校教师连续三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农学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科技小院、黑土地研究院等支持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举办乡村振兴学术论坛,竭尽所能助力国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动物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周子慧所在的支部,与全国涉农高校动物医学类本科培养高校师生党员共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发出了“修德勤学、成才报国”的倡议。她说:“党组织和学校对我们思想上的正确引领,增强了我们的大局观和心中的动力,让我们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成长为热爱祖国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今后,我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实际行动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精神。

  针对学科布局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完善对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提高学科建设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建设和发展国家急需的农业学科,为强农兴农提供一流的学科支撑。

一线办实事,立行立改见实效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以问计一线为支撑,主动上门找痛点、解难题、办实事。由校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的10个调研组,通过查找问题,深挖病因,制定措施,切实打通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让师生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果。

  10月下旬,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紫苑小区开始自来水改造工作。紫苑小区长期以来靠自备井供水,水质硬度大,职工反映强烈。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投入700余万元对紫苑小区30多栋楼1400多户的管网进行改造,预计年底居民就能用上市政自来水。改造工作得到了居民的交口称赞,紫苑小区居民金艺朋说:“这个暖心工程极大改善了家属区广大师生员工的饮用水质量,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有效保障。

  自来水改造只是中国农大为师生办的实事之一,让师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的事情还有很多。

  中国农业大学财务处率先在高校中采用“超级网银”方式,彻底解决劳务费不能跨行发放、需要个人去银行汇款垫付等师生关注的难点问题。财务处处长张树彦介绍:“财务处将继续对新系统的上线进行细致筹备和严密组织,陆续推出操作指南、操作视频、问题汇总解答等,并不断改进、完善,力争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专业的服务。

  后勤部门举办了“农大味道”厨艺大赛,通过专业厨师、营养专家和师生的品鉴选出60余道美味菜品,目前部分“五星菜品”已经和广大师生见面。

  校医院不断扩大和完善日常检查、治疗项目,现已开展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甲状腺彩超、针灸、艾灸等项目,为教职员工提供医疗便利。在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实践道路上,中国农业大学正利用主题教育的契机,建立并不断完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