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一 守初心 担使命 |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一)
本网讯 在建党99周年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经各二级党组织推荐、推荐对象资格审查、学校党的建设领导小组评审、学校2020-18次党委常委会研究,授予卜洪震等99名党员“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新闻中心现将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予以刊发。
卜洪震, 现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处处长,兼社会服务处副处长。多年来,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在镇康挂职期间,建立“镇康教授服务团”、“镇康科技小院”,组织编写产业报告4份、引进新品种45个、示范推广2000亩、培训农技人员160人次、培训农民300人次。工作中注重创新与学习,先后3次以教授服务团、科技小院为核心,挖掘整理、提炼总结、汇报答辩,均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与学院共同谋划、组织研讨、制定申报程序,制定《科研事项限额推荐遴选办法》。组织的“自主检查推进行动”,得到科技部和农业农村部肯定。同时,在科研领域放管服方面不断创新,牵头修订《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制定《科研诚信案件调查规则(试行)》等4个文件。2019年横向科研经费增长50%。2019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于璐, 工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级本科生,农工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三年来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校长奖学金,未来农机工程师奖学金等,并以综合第一的成绩推免。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1篇,会议论文1篇。开展农机化实地调研,足迹遍布5省区,2次获得校级奖项。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疫情期间,积极参与线上助学,倾听一小时等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疫情期间主持开展“师生互助”“主题打卡”等活动,为疫情攻坚注入力量与信心。多次组织农工本科生党支部和农工系10个本科生团支部理论学习,促进“党建带团建”班团一体化发展。坚定“四个意识”与“五带头”,勇当先锋,深入农村基层,撰写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收录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丛书。
于晓璐,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博士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党章,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配合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帮助积极分子成为预备党员,密切联系同学,时时处处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实验室安全员,积极配合实验室安全检查,宣传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新冠疫情期间,及时了解疫情动态,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倡导科学防护。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有较强的科研诚信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学术报告,学习成绩优秀,发表了SCI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三篇,EI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一篇,多次获得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在学习中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生活上能够主动关心同学,善于与同学沟通,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时刻注意团结同学,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了一名学生党员的作用。
上官霜月, 经管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现任经管学院硕博连读第二党支部书记、湖北临时党支部书记。入党以来,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保持思想先进性,紧跟党的路线,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科研方面,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学专研精神,锻炼研究思考能力,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素养。硕博期间获评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并多次获学业奖学金,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等科研项目近10项,并多次参与农村入户调研工作,深入农村,脚踏实地,为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做出努力。在担任2019级硕博连读班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期间,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工作,为班级党团建设做出了贡献。
马秋刚, 动科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教授、系主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获得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组织的党日活动获得校级十佳主题党日活动;疫情防控期间,负责全系81名教职工和300多名家属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工作;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服务和对接国家战略计划,支部涌现了一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社会力量奖7项。三全育人蔚然成风,思政教育进专业课堂:支部党员主持研究生教改项目20余项,主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项目3项。通过“全覆盖,双提升”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通过“七个1工程”师生结对沟通,紧密联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与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妇联、甘肃省白银市政府、中国化工集团等单位合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为阿富汗政府农业干部进行蛋鸡养殖技术培训助力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农业农村部三边三州科技服务团成员对云南省迪庆州进行技术帮扶。
马紫威, 校团委副书记。积极投身国庆70周年专项工作。担任国庆游行21号“乡村振兴”方阵行进指挥长及组织训练组组长,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团结带领方阵3000余名师生和农民群众战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艰苦训练,受到了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担任首都高校国庆活动宣讲团成员,爱国故事感动数万群众。疫情期间,冲锋在前,引领青年投身疫情防控重大任务。牵头设计线上团员主题教育活动,全校2万名青年做出抗“疫”承诺;设计农青战“疫”等6大宣传专题,点击量500余万次;组织 “向社区(村)报到”“战疫情 助春耕”等6大志愿专项,两千余名志愿者投身防控,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勤奋务实,主动作为,积极承担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光荣使命。在共青团宣传工作、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和文化活动等工作中创先争优。带领集体在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国家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多次荣获市级、校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王绍雷, 曲周实验站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曲周实验站办公室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校外基地曲周实验站,至今已扎根基层26年。始终任劳任怨的服务在“三农”一线,服务曲周当地的农业农村事业。作为邯郸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锋课堂”负责人,2019年度共接待邯郸市市直机关及各县区参观学习活动49个团队,1200余人次。在我校师生扎根曲周46年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的事迹宣传报道期间,共接待北京市教育工会、我校各单位、各兄弟院校及当地政府各单位参观学习38个团队2100余人次。参与“科技小院”建设,作为指导老师带领研究生入驻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传播,破解农技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作为联络沟通曲周当地相关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的桥梁和纽带,助力县校合作持续发展;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曲周县域经济发展途径。
王培欣,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纪检委员。疫情期间主动申请到吴桥实验站进行工作,负责实验室部分田间试验的管理;在担任区域二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期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积极组织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形式多样的支部学习活动。包括党支书讲党课、主题党日、实地参观等,并积极邀请教工党支部老师指导。规范党支部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程序。加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促进党支部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019年7月作为队长组织支部成员参加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红色“1+1”活动,这是支部第三年深入山西省灵丘县上关村,在与当地村党支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支教等工作。活动为支部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和绿色种植相关的实践工作夯实了基础。参与实验室多个科研项目。入学至今共发表SCI论文一篇,中文核心论文一篇。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业奖学金。
王德忠, 后勤基建党委物业管理一支部书记兼主任。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以办公室为家,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五个多月,时刻把辖区内2150户计7000多名居民的生命和安全放在心上,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无限的忠诚,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被校园网报道10多次,被教育部网站转载1次。发挥支部作用,把管事、理事做成服务居民的“贴心事”。倡导制定《疫情防控物资管理办法》等制度十多个,成立为隔离人员上门收取垃圾“老年突击队”等多个防控服务队,每天消毒4.4万平方米,累计服务隔离人员近千人;把疫情防控知识送到家家户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多份,群内推送防控信息2000多条,让居民了解疫情进展,增强居家科学防控意识和信心;积极落实“两区两门”防控举措,确保“一人把关,万人莫入”的防控效果;同时派出11名管理人员和20名保安配合社区24小时值守,严格测温、登记、验证,发放社区车证2300多个,人员通行证6950个;除了参与门岗值班外,还每日三巡查,冲锋在前,千方百计堵塞防控漏洞,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尤泳, 工学院党委书记、校团委书记。曾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校工作17年以来,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立足平凡岗位牢记初心使命踏实工作,用实际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守一线,带领青年团干部谋划农青战“疫”等6大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团员教育活动,为学校疫情防护做出了贡献。2019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第21号方阵“乡村振兴”方阵大队长,带队赴吉林省进行宣讲,带领校团委赢得“北京市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至2018年,响应组织号召,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博士服务团挂职海南省琼中县副县长,为当地引智、引技、引才,助力琼中县2019年完成“脱贫摘帽”。
邓学, 工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研究生,机制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自2018年9月起,担任机制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职务,认真履行党支部书记的职责,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曲周精神”学习、参观“2019 China Internation Machine Tool Show”(国际机床展)、观看国庆70周年阅兵直播等支部集体活动;不断探索开展“创意”组织生活,以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推进本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仪式感和神圣感;同时把理论学习的具体任务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细化到党员身上,动态跟踪党员的理论学习情况,注重对非党员学生(积极分子等)的思想引领;在2019年7月1日至8月31日参加北京市高校学生党支部网络培训示范班学习考核成绩优异。
石旺鹏, 植保学院教授,学院党委委员。长期从事害虫绿色防控理论和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包括美国科学院院报在内的期刊论文70多篇,专著3部。极参与到扶贫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2019年8月我国华北局部发生重大蝗灾,石老师亲临蝗区指导蝗虫防治并开展培训,中央电视台全程录制了防治现场并播出,极大地推进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当地扶贫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2019年石老师前往巴基斯坦和乌斯别克斯坦指导蝗虫防治,2020年沙漠蝗持续暴发,他积极配合农业部制定应急预案,配合学校录制了“蝗虫的前世今生”科普视频,让大家了解蝗虫,解除顾虑。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和学校优秀班集体,本人也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和班主任标兵。
卢凤君, 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涉农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区域农业和现代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战略管理与创新思想方法研究,已经形成了项目策划、解决方案和管理运营三位一体的思想方法体系、工作方法体系、研学方法体系。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超过150项,其中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发表文章140多篇,被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40多篇,主编或参编论著17部。1999年被聘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专家教授全国巡回报告团”特聘专家;针对区域涉农产业链发展、农业园区战略与规划、农业企业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积极开展对部委机关、省地政府、各类企业的管理咨询,影响涉农企业超过300家、各类农业园区20多个、企业家超过1000人。
叶松林, 资环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2019年4月加入到科技小院以来,开展农民参与式科学研究,引进和推广数十项农机及农艺技术,举办农民培训会和田间观摩会,组织农村文化活动以及各种帮扶活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零时差服务广大群众。开展“党员+贫困户”模式,进行精准脱贫,防止返贫,助力脱贫攻坚。所在小院获得中国农技协“全国十佳科技小院”称号。疫情期间,主动加入防疫一线捐款捐物,每天为社区防疫值勤站岗4个多小时。在“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的号召下,通过微信指导农户进行桃树剪枝。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帮助农民进行小麦春季水肥管理。与县农业局组成联合调研队,走村访户调研全县小麦生长状况和病虫草害,并出具方案,向广大农户发布,助力夏粮丰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夏粮收获和秋粮播种期间实现了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优质绿色突破,掌握现代农机装备,为农户免费播种20余亩。在科研与实践的过程中各项综合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一懂两爱”人才。
冯志军, 离退休工作处一科副科长。作为离退休工作处的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多年来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真心用真情服务于老同志,做他们信得过的贴心人、暖心人。为了展示我校老同志的风采,他会为协会做好联络协调、安全出行保障;定时到活动室检查维修,排除隐患,保证设施完好,为老同志提供整洁、安全的健身活动场地;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搜集老同志生病信息,第一时间送去温暖和祝福,多年来冯志军同志登门看望住院老同志1000余人次。把老同志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为生活上有困难的老同志排忧解难。他会把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同志爱看的杂志送到家中,体检时会帮忙接送,疫情期间会帮他们取药送菜;遇到老同志突发生病,冯志军会第一时间赶到,协助就医。多年来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儿,冯志军得到了老同志们的认可,亲切地喊他“我们的小冯儿”。
朱玉龙, 工学院院办教工党支部书记、院办副科长。坚持组织支部学习,每学期制定学习计划,同时丰富支部学习形式,包括: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工作目标。学习方式 采取自学、讲座、讨论、交流、观看电影、参观访问等形式,同时,线上线下学习形式不拘一格,支部成员分配时间进行在线学习。通过上述方式提升院办管理队伍中党员的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使院办党员在思想上有新境界,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支部的“红色1+1”共建活动,同时带动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联合进行“红色1+1”共建活动,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加强了本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朱圣娇, 园艺学院本科2018级党支部书记,农艺与种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担任党支书期间,确定了党支部“以强政治为根本”“以育人才为核心”两条工作主线,提出“建设、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确定“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团支部”的工作机制,细化支部制度规范和考核,在党务工作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团日活动等。一年来联合3个不同学院/部门、近10个不同党、团支部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团日活动,校网、院网发布新闻稿件超过10篇,帮助支部成员在学习中探索自我,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大学至今组织或参与农村社会实践和调研累计超过10次,并多次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主动作为,通过各种社会工作奉献和担当。
朱腾飞, 生物学院植物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自担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在2019年12月成功申请获批中国农业大学“样板党支部”创新项目,并带领支部成员和兄弟党支部一起落实生物学院党委依托“六个1”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自疫情发生以来,联合支委,发动党支部的各个党员行动起来,为大家科普疫情相关知识,为医护人员捐款捐物,在家期间,不忘提升自己,研读一篇文献,学习一门技术,阅读一本好书,做一顿美食,还在生物学院党委的帮助下与两个贫困地区的小学生进行红色“1+1”活动,给师生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讲解。
任成, 草业学院草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担任草业科学硕士生党支部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同上级院党委沟通,按时并高效完成院党委下发的各项任务;定期组织党支部和团支部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知相关业务知识,工作威信高,组织纪律性强,获得动物科技学院“优秀学生支部书记”称号。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加强理论学习,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团员”、“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平常生活中勇于参加各种志愿活动,自愿加入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在班级中积极帮助同学,力所能及地解决同学困难,踊跃投入到院里举行各种的重大活动,在参与“草业文化节”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向全校师生普及草业相关知识,加深大家对于这个专业的理解;同时作为一名博士宣讲团成员,定期向大家宣讲最新的时政新闻,增加同学们的理论学习。
任姝琳, 资环学院应用气象学2016级本科生,本科生气象学党支部副书记。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帮助他人,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平日里使用“学习强国”来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大学的学习中,不仅积累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主动帮助他人学习进步,收获颇多。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与“三好学生”等称号。作为党员和党支部副书记,积极参与党支部建设,带动所有党员营造良好的支部氛围;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努力做好老师和同学们的勤务兵,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并且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刘军,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到学校定点扶贫的云南省镇康县挂职担任副县长,主要负责执行学校的定点扶贫工作,挂职两年,积极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学校的扶贫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2019年4月镇康县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8月至今,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教师党员主动担当,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研究思考,采取新举措,保障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学位答辩及授予工作正常开展。在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研究,主持的“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学校一等奖;研究生学位质量管理体系成果获得北京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二等奖。
刘杰, 涿州教学实验副场长。面对突发事件,勇于担当,积极应对、快速部署,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按照学校党委和地方政府要求,带领干部职工日夜坚守,确保做到全面防控、管控,有效阻隔疫情蔓延。严格执行入园企业防控工作要求,强化复工复产企业主体责任,复工企业均实行封闭管理,落实隔离措施。恪尽职守,担当作为,全力为项目和企业提供服务。为模式动物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带领职工积极参与,组织材料,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检查验收工作。配合学校科研院申报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工作,通过地方农业农村局验收。积极推动中农航天智慧农业集成试验示范项目。
刘子涵, 经管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农经党支部书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她对每一次支部的学习活动都会精心组织,并在活动结束后认真进行总结。在组织支部开展各种活动时也尽心竭力。同时金融162班班主任,时刻保持着对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将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曾组建经管学院“党员学习小组”,创建“CEM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现已成为学院党建的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学院党建工作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也为广大师生党员搭建了交流平台。
刘亚楠, 国际学院团委书记、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动员学院55名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游行方阵志愿者活动中,作为第26中队长,全程参与30多天的训练,并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位参训志愿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实现了接近100%的参训率。作为一线辅导员、班主任,在疫情特殊时期,与国内外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在国内外的学生生活及心理状态,每天坚持健康平安打卡,并与60多名同学进行了线上的深度辅导。同时带领学生会创新开展系列线上活动,指导学生原创歌曲为武汉加油。指导学院两个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完成了100多篇系列推送,丰富广大师生疫情期间各方需求。
刘志斋, 图书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系统全面的学习了专业知识,发表一篇期刊论文,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书目1950-2020(图书卷)》一书,目前在出版阶段;参编《中国农业大学ESI学科分析报告》12期等。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一职。负责协助党务老师处理2018年图书馆党统工作;任内共发展研究生党员9人;组织和策划支部红色活动,例如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等;开展支部主题学习教育,组织支部志愿活动30余次等。
刘欣然, 人发学院民商法学专业研究生,法学与英语专业硕士联合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医院防疫志愿工作,帮助进入医院的人完成健康申报登记;维护门诊排队秩序;帮助病患在自助挂号机上挂号缴费;协助咨询台导诊员等。参与疫情捐款,通过“e帮扶”扶贫助农。勇于担当,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北京市平谷区罗营镇五里庙村党支部联络,策划并带领支部开展红色“1+1”活动。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座谈会、农村普法交流、农产品帮售、参观长城遗址、录制快闪等活动扶贫助农,获得三等奖,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宣传表扬。带领支部与法律系教工党支部一起前往四川省青神县,同百家池村党支部开展红色“1+1+1”党支部共建活动。我还担任了会务组成员及摄影记者,为更举办活动提供了后勤保障。在疫情期间保证培养不松懈,按期谈心谈话支部考察,督促积极分子们学习不松懈。克服疫情下艰苦条件,策划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
刘福祥, 涿州教学实验场党委副书记。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积极参加实验场党委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其他班子成员,积极协助配合党委书记全面抓好党建工作,顺利完成党员大会、支部集中换届、中层干部调整等工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时刻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努力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带领党员干部,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放弃春节假期,日夜奋战,全覆盖入户摸排、宣传引导、测量体温等,即当指挥员,又当宣传员、战斗员,真正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职工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米国华, 资环学院教授。近5年发表国内外论文30余篇,其中ESI前10%论文9篇。SCI总计影响因子77.125,基于根系调控理论,创新玉米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推广面积10万余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玉米双减专项”“化肥减施”版块总负责人。组织北方9省(区)农业科研院所研究骨干,针对不同生态区主要玉米种植耕作模式,创新、优化、集成化肥高效施用技术及有机替代技术。建立19项技术规程,示范面积200万亩。自2009年起受聘梨树县科技特派员,带领研究生驻村科技服务11年,优化玉米高产高效技术10余项,创新玉米条耕技术。组织农户高产竞赛,技术累积推广35万亩,增产玉米4200万公斤。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受梨树县政府表彰6次。
许启凤, 许启凤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玉米遗传育种学家,“农大108”玉米品种发明人。退休后,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完成亲本自交系的选育,又用了2年配成杂交种,并致力于鉴定推广,造福于民。“农大108”玉米及其两个亲本自交系,是我国至今为止获奖品种中唯一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杂交种,在育种理论上开拓了新的杂种优势模式,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在热带种质利用比例和单基因O2和多基因QPM导入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转化快,社会经济效益巨大。自1998年开始推广,已推广24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约3.5亿亩),是农业部“十五”计划十大重点推广品种的玉米首选品种。许启凤教授退休继续奋斗,于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前后培育出8个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耄耋之年依然壮志不已,退而不休,为事业砥砺前行。
许诗瑶, 信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级本科生,计算机第一党支部书记。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曾赴湖南通道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县第四小学党支部的共建活动,为小学生授课增并与支部教师成员研讨学习;与北京市海淀区六道口富润家园社区党支部与食院第三党支部,分别举办端午联欢会、志愿活动分享以及主题手抄报制作活动等。疫情在家期间,踊跃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尽个人所能帮助社区工作人员翻译社区内入境外国人士提供的相关材料、组织一系列线上交流学习活动,持续开展支部活动建设工作。
孙伟, 园艺学院党务秘书、支部宣传委员、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院团委书记。作为一名从事党政管理的高校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和支部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党中央的重要决策和部署、政策和方针。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作为党务秘书,他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保证了学院党委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支部宣传委员,他协助书记完成各项日常工作,并做好支部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专职辅导员,通过走访宿舍、深度辅导,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学校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训练专班副组长、学院游行中队队长,投身国庆庆祝活动中,献礼祖国母亲;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护苗、护学等行动,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保驾护航。
孙红, 信电学院副教授。疫情期间,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建设“农业智能装备技术新进展”全英文课程评选优秀,参与在线公益讲座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通报表彰,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科普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现了用专业知识促进农业发展的、共克时艰的新时代农业技术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13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55篇,授权专利6项,副主编专著和教材各1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注重产、学、研结合,在教书育人方面获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类A组二等奖、最佳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5项。科研方面,创新地研制了便携式、农机与无人机载的多平台协同作物感知系列传感器,应用于作物田间精准管理和精准施肥,促进了农业智能装备升级。
杜振勇, 植保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研究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杜振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以一名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八字箴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016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硕士研究生,2018年转入博士阶段学习,硕博期间各项考核环节均获得优秀。“笃实”力行,不断探索,近两年发表高水平SCI研究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23.764。2019年以独立一作在国际进化生物学顶级期刊之一的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IF=14.797)上发表关于周期蝉物种形成和生命周期进化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