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情怀是最深沉的动力

14.06.2019  22:40

本网记者 刘强

  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一点情怀的,而“三农”等领域可能尤甚,因为这个领域民生特质更强、操作起来更需要一种执着和坚持,且得到的物质回报可能并不一定与付出对等。

  其实,1973年开始在曲周那块盐碱地上治碱的时候,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并没有想到这次校地合作竟然走了46年之久,且至今看来还会继续走下去。那么,支持师生们一路走来的动力是什么?“三农”情怀使然。具体到曲周实践,可能首先是一种家国情怀。

  农大的校训里有一句著名的话——“解民生之多艰”,这句话很好诠释了高等学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大学的价值在于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正因如此,第一代农大人才能在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创造出属于我们中国的治碱奇迹,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给了那块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这正是曲周实践又一重要的精神内涵。大学也罢,科研院所也罢,论文也罢,研究成果也罢,惟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显示出他的价值所在。农大与曲周的合作,从一开始的改土治碱,到农业综合开发、高产高效创建,再到今天的农业绿色发展;从单一粮食作物到45个经济作物;从综合治理成果推动全国20个省市4.7亿亩低产田改造,到科技小院在全国20几个省市区建立了127个之多,这46年农大曲周校地合作的历史,就是一部“三农”事业发展的奋斗史。

  目前,农大有一个研究生方向就是科技小院专业,这种类型的研究生专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很难找到。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研究生专业?这是因为,科技小院看着虽小虽不起眼,但其却体现着曲周实践的精神,即责任、奉献、科学、为民。这其中体现着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其所蕴含着的“三农”情怀、家国情怀、奋斗精神,既是“三农”事业发展的精神基石,也是中华民族走上兴盛之路的精神基石!正所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农民日报》2019年5月31日第4版报道

【专题】中央、地方媒体对我校扎根河北曲周46年服务乡村振兴先进事迹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