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论坛

24.09.2017  19:3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9月23日,“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论坛并讲话。

教育部原副部长、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周远清,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郑登文,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徐永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陆玉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靳诺、刘伟、张建明、王利明、吴付来、洪大用、贺耀敏、吴晓球、郑水泉、刘元春、杜鹏等出席会议。兄弟院校教育学院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部分优秀征文作者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院系师生代表、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当天上午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主持。

陈宝生指出,从1937年创办陕北公学开始,中国人民大学走过的8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发展历程,正是我们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缩影,见证了党的教育理念从阶级教育向革命教育、再向国民教育、最后向现代教育的关键性转变。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认真研讨我们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走过的路,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宝生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需要探索回答六个问题。一是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要紧紧结合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二是回答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近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朝着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迈进。三是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朝着什么方向前进”。要深刻把握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走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五是回答好“搭什么台、唱什么戏、创什么业”。要围绕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加强从顶层设计到微观操作的思考探索,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六是回答好“种什么树、成什么林、结什么果”。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营造良好政治和学术生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靳诺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作为同样从延安走出来、有着共同基因的兄弟高校,共同研讨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次论坛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日前,“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名单正式公布,更好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需要各兄弟院校共同努力。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回顾和梳理我们党领导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辉历史和成功经验,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周远清以“走中国特色之路 建高等教育强国”为题发言。周远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高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大旗。中国特色是路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目标。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植根于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关系密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目标,“双一流”建设是手段。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对建设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全面做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发展战略,努力做好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

顾明远以“人才高地,哲社重镇”为题发言。顾明远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最早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大学,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建立的第一所新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高等教育转向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年来为国家各部门培养了大批领军人才,在学术研究上引领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所植根于中国大地,吸收了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当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十分必要,要在塑造大学文化的过程中,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高尚品德、有扎实知识、有为国家服务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钟秉林以“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题发言。钟秉林表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路径要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不能走趋同的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拓展国际视界,不懈追求质量卓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迈入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基础;要弘扬中国优良传统,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国的大学不仅要有世界一流大学之形,更要有中国特色之魂,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寻求和确立中国特色之魂,体现中国大学的学术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持本土化创新,为世界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中国大学要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议题上体现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刘伟以“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教育自信 向着‘双一流’建设宏伟目标阔步迈进”为题发言。刘伟表示,八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双一流”建设伟大实践中,更要不断深入地进行创造性探索,树立更加坚定的办学自信。一是树立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以陕公等为代表的党独立创办的学校成长发展历史表明,我们党不仅能够创办出色的大学,而且党的领导是我们创办“双一流”的根本保证。二是创造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中华民族距离现代化宏伟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的历史事实,使中国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越来越可能接近现实。三是开拓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应以推动中国的发展、以中国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进步,证明并赢得世界对中国、进而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尊重。刘伟表示,正是因为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人民大学始终有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独特历史优势,有着强烈的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自信。学校将以庆祝建校八十周年为契机,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与各兄弟高校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书写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辉煌篇章。

赵长禄表示,源自延安时期的高等院校同宗同源,拥有共同的红色基因。延安时期积累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办学经验,对今天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北京理工大学已经形成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育学为先”的办学思想,“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以及“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这些都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学校建设中的重塑和发展。

姜沛民表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和亲历者之一,和各兄弟高校同根同源,具有共同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新型高等教育的探索,积累了可贵的办学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农业大学将认真总结延安时期的办学经验,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不忘初心,继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结合新的办学实践弘扬延安经验,以历史自信和时代责任担当,开拓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办学道路。

张京泽表示,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是一所流淌着红色基因、担负着光荣使命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表率和成功典范。创办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民族高等教育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向新时期,中央民族大学一定勇担时代重任,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创新发展,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韩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马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基本做法,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新型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在推进新型外国语高等教育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将继续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涵育家国情怀,拓宽世界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育人导向,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和储备人才。

秦亚青表示,外交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不仅同根同源,而且血脉相连。建校60多年来,外交学院始终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回顾并研讨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就是要继往开来,在新时期结合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的深刻思想学习,深入领会和落实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党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旻表示,中央音乐学院脱胎于拥有优良革命传统与红色基因的鲁迅艺术学院,梳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关键在于把握好人民性这一办学育人的基本遵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申了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并再次强调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扎根中国大地、继承优良传统至关重要。未来,中央音乐学院将牢牢把握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探索新型教育教学规律,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音乐人才。

高洪表示,中央美术学院具有传承自鲁迅艺术学院传承的红色基因,党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办好中国最高美术学府指明了方向。要引导和推动当代青年学子将自身的艺术追求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立像、为时代存照、为民族造型,肩负起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创作出更多经得起人民评判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文艺作品。

王顺回顾了延安大学八十年来的办学历程,对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表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安大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逐步确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安大学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继承与发扬“延安精神”,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为当地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徐永胜通过梳理中央戏剧学院近八十年的发展脉络,系统总结了中央戏剧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现实主义戏剧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他表示,与会的兄弟院校都继承了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斗历程中不断沉淀、传承至今的宝贵精神财富,血液中都流淌着鲜明的红色基因。高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把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立德树人的办学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当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吴晓球主持论坛。在第一单元讨论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郝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围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推进“双一流”建设两大核心议题,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就我国新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索。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院长眭依凡,宝鸡文理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司晓宏针与发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谈。

在第二单元讨论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高宝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卢晓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周海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申素平围绕塑造中国特色大学精神、我国一流大学发展转型路径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原院长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原执行院长秦惠民与发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谈。

吴晓球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要回答好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核心问题。办出中国特色,不仅要有一流的科研水平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有立足中国大地做研究、为国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家国情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打造教育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学校在教育学领域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