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RGs为工具对北京地区医疗服务及重点专科进行评价
一、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情况
(一) 评价范围和评价指标
我市应用DRGs进行医疗服务评价的对象为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住院医疗服务。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疗机构两类分别进行评价。截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34家。为科学评价,除去停业、病案首页数据上报不及时和质量不达标、出院病例过少的16家三级和58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部分不适于用DRGs进行评价的专科医院(如精神专科医院)和中医类别医院等医疗机构后,最终纳入评价的共计105家医疗机构。评价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收集的北京市出院病人病案首页信息数据库。由于DRGs适用于急症期住院服务的绩效评价,分析数据均为住院时间低于60天的病例。
评价内容和指标方面,围绕医疗服务绩效的核心内容,分别对医院的住院服务从“能力”、“效率”和“医疗安全”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见下表)。
基于DRG进行医疗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一览表
维度 | 指标 | 评价内容 |
能力 | DRG组数 总权重 综合医院每床位权重 | 治疗病例所覆盖疾病类型的范围 住院服务总产出 每床位的住院服务产出 |
| 病例组合指数(标化CMI)值 | 各学科治疗病例的平均技术难度水平 |
效率 | 费用消耗指数 | 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费用 |
| 时间消耗指数 | 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时间 |
安全 | 低风险组死亡率 | 疾病本身导致死亡概率极低的病例死亡率 |
(二)综合医院评价情况
随着我市医疗机构的发展,部分综合医院已开始向老年、康复护理机构转型,诊治的疾病类型范围较窄、时间消耗指数较高,不适合与急症住院服务机构进行横向比较。因此,综合医院评价从待评的73家综合医院中筛选58家出符合急症医院特征的综合医院(三级综合34家,二级综合24家)进行评价。
1.医疗服务能力
(1)DRG组数:2015年,58家综合医院中,34家三级综合医院平均覆盖610个DRG组, 24家二级综合医院平均覆盖402个DRG组,均较2014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覆盖DRG组数最多(733个DRG组),表明医疗服务范围最广。
(2)病例组合指数(标化CMI):2015年,58家综合医院中,有18家医院CMI值在1.0及以上,其中,北京协和医院CMI值最高(1.21),表明医疗服务综合技术难度水平最高。
2.医疗服务效率
2015年,全市三级综合医院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均略有下降,其中费用消耗指数由2014年的0.98降至0.97,时间消耗指数由2014年的0.97降至0.94,表明三级综合医院运行效率在稳步提高。全市二级综合医院费用与时间消耗指数同比均略有增加。 58家综合医院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9家医院治疗同类疾病的费用较低、住院日也较短,表明服务效率较高。
3. 医疗安全
采用“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来评价医疗安全。2015年,58家综合医院中,有33家医院出现低风险死亡病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25家医院2015年全年未出现低风险组死亡病例。
4.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58家综合医院在“医疗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三方面的表现,根据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出58家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的综合绩效总分值。2015年,医疗服务能力管理综合评价排名前10名的医院见附表1。
(三)专科医疗机构评价情况
专科医疗机构评价部分,主要选取了妇幼、肿瘤、儿童、传染等4类专科医疗机构进行评价。2015年,满足DRG评价条件的医疗机构共包括17家妇幼类专科医疗机构、3家肿瘤医院、3家儿童医院和2家传染病医院。
1.妇幼类专科医疗机构评价
纳入本次DRG评价范围的包括17家全市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和妇产医院(不含综合医院妇产科和儿科)。
(1)医疗服务能力
受评的妇幼类专科医疗机构中,收治妇幼疾病范围最广的是北京妇产医院(156个DRG)。病例组合指数(CMI)最高的是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和北京安慧宜和妇儿医院(CMI= 0.64)。与2014年相比较,全市妇幼类专科医疗机构合计的DRG组数有所增加,CMI值提高。
(2)服务效率
受评的妇幼类专科医疗机构中,北京妇产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大兴区妇幼保健院、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等5家医疗机构治疗同类疾病的费用较低,住院日也较短,服务效率较高。
(3)医疗安全
受评的妇幼类专科医疗机构中,房山区妇幼保健院的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为0.17%,其他妇幼机构的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为零。2014年,所有参评妇幼机构的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均为零。
(4)综合评价
综合受评妇幼类专科医疗机构在“医疗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三方面的表现,根据各指标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出各家机构在医疗服务方面的综合绩效总分值。医疗服务能力管理综合评价排名前10名的机构见附表2。
2.其他专科医院评价
纳入本次DRG评价的其他专科医院共包括3家肿瘤医院、3家儿童医院和2家传染病医院。根据各专科医院在“医疗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三方面的表现,根据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出各类专科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的综合绩效总分值。各类医院综合排名情况见附表3。
二、重点专科评价情况
2015年,我市累计有32家医院获得17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不含中医类)。为考评有关医院获得重点专科支持后的发展情况,市卫生计生委应用DRGs评估方式,对有关医院临床专科自2013年至2015年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评价。评价数据来自于北京市出院病人病案首页信息数据库,采用了基于北京版DRGs构建的适于临床专科评价的CMI、DRG组数、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等5个指标,用于对各专科的医疗服务能力、效率和医疗安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2013年-2015年专科发展情况比较
以心血管内科为例,对专科既往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比较评价。北京市共有7家医院获得心血管内科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支持。2013-2015年,7家医院心血管内科发展情况如下:
1.医疗服务量
2013-2015年, 7家医院专科收治病例数和总权重值均逐年上升,其中阜外医院收治病例最多,总权重最高,且逐年上升;其次为安贞医院。
2.医疗服务能力
采用“DRG组数”与“CMI”评价专科医疗服务能力。2013-2015年,7家医院收治心血管内科疾病范围(DRG组数)明显增多,收治患者难度(CMI)变化不大;其中朝阳和北大医院DRG组数最多,且逐年上升,CMI相对稳定;协和医院CMI最高,且逐年上升。
3.医疗服务效率
采用“费用消耗指数”与“时间消耗指数”评价专科医疗服务效率。总的来说,2013-2015年,7家医院收治心血管内科疾病费用消耗指数逐年降低,时间消耗指数较为稳定。
4.医疗安全
采用“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来评价医疗安全。2013-2015年,7家医院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逐年降低。2015年,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大医院、朝阳医院、安贞医院和阜外医院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均降至零。
5.综合评分
综合上述CMI、DRG组数、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5个指标计算综合评分。2013-2015年,受评的7家医院综合评分略有波动;安贞医院连续三年综合评分最高。
(二)2015年10个专科综合评价排名情况
应用以上评价方式,对2015年有关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10个专科进行了综合评价,每个专科排名前3名的医院见附表4。
三、小结
通过DRGs评价,一是得出了受评医院和重点专科住院医疗服务的综合排名,为评价我市各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了参考;二是得出了受评医院在服务广度、服务难度及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单项指标排名,体现了各医院的单项工作情况和发展定位特点。三是对近几年的数据和排名进行同期对比,体现了各医院和专科的动态发展变化情况。
DRGs评价的基础来源于住院病人病案首页数据。从近年评价的情况看,各医院报送数据的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一些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数据报送和评价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使纳入DRGs评价的医院范围进一步扩大。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因报送数据不及时或数据质量不合格等因素,无法进入评价范围,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通过观察各医院的基础数据以及在服务广度、服务难度及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单项指标,可以看出部分综合医院诊治的疾病类型范围较窄、时间消耗指数较高,实际运行状况已开始向老年、康复护理机构转变。这为我市做好有关医疗机构转型和规划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从综合评价结果看,我市有关医院和重点专科的总体服务量逐年上升,服务病种范围扩大;服务效率总体逐年提高,医疗安全指标基本保持稳定和下降态势。一些公立三级医院综合排名连续年处于全市前列,表明这些医院致力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同时,积极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些位于郊区县的区域医疗中心综合排名已位于城区三级医院之前,表明近年来通过加强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对口支援等方式,郊区县医院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一些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疗机构评价中逐步位于前列,体现了在国家和我市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环境下,一些专科特色强、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较高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逐步发展成熟,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更多选择,多元化就医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请点击下载附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