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年底开通试运营

19.11.2015  16:47

   2015年年底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等2条轨道新线将投入试运营。届时,北京轨道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54公里。

  14号线中段开通长度 16.6公里,载客运营范围北京南站至金台路站。共设车站11座,开通拟投入车站9座,分别为:大望路站、九龙山、北工大西门站、十里河站、方庄站、蒲黄榆、景泰站、永定门外站、北京南站。其中换乘站投入5座,分别为:大望路站(与1号线换乘)、九龙山站(与7号线换乘)、十里河站(与10号线换乘)、蒲黄榆站(与5号线换乘)、北京南站(与4号线)。年底开通即实现东段和中段贯通运营,即由善各庄站至北京南站形成交路运行。平乐园站和陶然桥站开通时甩站通过。14号线中段的开通,将直接连接大望路商业圈、方庄、蒲黄榆周边的成熟大型居住区以及北京南站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因此,14号线中段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大望路商圈的交通便利度、为该线路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也很大程度缓解北京南站的交通压力。同时,此次14号线中段和东段的贯通试运营,也使14号线“L”型初具规模。目前14座新开站点既有公交接驳线路215条,基本满足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后市民接驳需求。

  昌平线二期全长10.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站5座,分别为北邵洼站、昌平东关站、昌平站、十三陵景区站、昌平西山口站。与一期的南邵站贯通,届时昌平新城居民进入市中心区只需40分钟。

  14号线中段:进一步提升大望路商圈的交通便利度、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很大程度缓解北京南站的交通压力

  9座车站中5座为换乘站

  蒲黄榆站换乘通道长度仅20米

  据轨道建设公司介绍,14号线中段将于2015年底通车试运营,开通长度 16.6公里,载客运营范围北京南站至金台路站。共设车站11座,开通拟投入车站9座,分别为:大望路站、九龙山、北工大西门站、十里河站、方庄站、蒲黄榆、景泰站、永定门外站、北京南站。其中换乘站投入5座,分别为:大望路站(与1号线换乘)、九龙山站(与7号线换乘)、十里河站(与10号线换乘)、蒲黄榆站(与5号线换乘)、北京南站(与4号线)。年底开通即实现东段和中段贯通运营,即由善各庄站至北京南站形成交路运行。

  14号线平乐园站、陶然桥站分别受附属占地影响,附属结构无法施工,开通时甩站通过。因丽泽商务区开发需要,丽泽商务区站、丽菜区间明挖段未能进场施工,因此,2015年底西局站至北京南站暂时无法投入运营。预计2015年底丽泽商务区站及丽菜300米明挖区间将具备进场条件,待施工完成后再开通运营。

  具备5分钟间隔运行能力,实现全线CBTC-ATO,自动驾驶,并实现与安全门的联动连锁功能。

  14号线中段在总结东、西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线网的优势、换乘的便利及技术的创新,换乘站导向标识中出入口顶徽全部采用新型标识,更加人性化及便利。其中,蒲黄榆站为国内首次采用洞柱法暗挖三层结构型式的车站,设计充分利用既有线出入口,最大程度的做到了资源共享,同时在既有5号线车站内增设楼梯,并采用行人仿真模拟分析方法对换乘方案进行分析验证,更好的解决了与既有线的换乘问题,并创造了换乘通道长度仅20m的新纪录,无论从结构工法、内部设计、换乘型式和规划控制等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地铁消防系统首次大规模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

  提升地铁火灾早期预警探测精度

  据轨道建设公司介绍,安乐林站至蒲黄榆站区间采用马蹄形断面结构基本密贴暗挖下穿既有五号线单拱独柱车站,通过超前深孔注浆工艺加固地层,严格控制既有结构变形在要求的范围内,成功穿越了既有线。

  北京地铁14号线信号系统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设备结构模块化,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系统具有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凡涉及行车安全的设备满足故障-安全的原则,主要行车设备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多重冗余技术。信号系统平时采用中心自动控制,必要时中心调度员可实现人工控制,中心设备或通道故障以及运行需要时可转为车站/车辆段/停车场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

  第一次大范围应用中压逆变型能馈再生能量利用装置。目前国内地铁采用的再生电能利用装置主要有电阻能耗型设备和逆变至AC400V装置+电阻的混合型设备。北京地铁14号线在西段园博园站和大井站两座牵引变电所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在中、东段进行大范围的示范应用。在国内地铁尚属首次。中压逆变型再生电能利用装置将再生电能直接反馈至10kV网络,不再单独配套电阻设备。该装置逆变容量较大,可充分利用列车再生制动能量,节能效果明显。由于取消电阻设备,还彻底解决了地面电阻室带来的占地、噪音等问题。

  北京地铁FAS首次大规模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北京地铁十四号线工程FAS系统根据既有地铁开通线试点站使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的使用情况,首次在北京地铁车站大规模采用VESDA吸气式感烟探测器,VESDA是一种基于激光散射探测原理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的烟雾检测设备。具有许多其它烟雾探测系统所不具备的特性。这些特性弥补了传统烟雾探测设备的不足,简化了操作并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与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相比,VESDA吸气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的最初期探测到火灾隐患,从而作到防患于未燃,不仅大大降低了火灾的危险,系统本身的维护费用也非常低廉,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误报警的发生,从而特别适用于地铁的火灾早期预警探测。

  5分钟发车间隔

  贯通试运营初期日均客运量预计53.4万人次

  据京港地铁介绍,目前,14号线中段与东段已进入贯通试运行阶段,贯通试运行所需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并完成各项岗前培训。开通前的各项验收及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中。

  地铁14号线中段此次开通的9座车站中,有5座换乘车站。大望路站与1号线实现换乘,九龙山站与7号线实现换乘,十里河站与10号线实现换乘,蒲黄榆站与5号线实现换乘,北京南站与4号线实现换乘。乘客可在14号线中段与众多的轨道交通线路实现换乘。

  对于14号线中段部分换乘车站来说,由于已有线路高峰时间列车满载率已较大,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京港地铁已重点部署换乘工作,拟定客运组织方案,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加强与换乘线路及相临车站的联动工作。

  以大望路站为例,该站位于长安街沿线北侧,与地铁1号线换乘。14号线中段与东段贯通试运营后,14号线大望路站日均客流约为17万人次,其中换乘客流约为13万人次,是14号线中、东段贯通后客流最大的车站。为保障运营秩序和乘客安全,14号线大望路站在非高峰时段,将在换乘通道中的楼梯处安排工作人员值守、引导客流;高峰时段,除楼梯除外,还将在换乘通道的拐角处增派工作人员,加强对乘客的疏导。

  11月15日起按开通图试运行

  贯通试运营初期日均客运量预计53.4万人次

  据京港地铁介绍,在行车方面,14号线中段试运行工作正逐步开展。其中11月1日至11月6日为第一阶段,以最小行车间隔8分钟组织行车;11月7日至11月14日为第二阶段,最小行车间隔为5分钟;11月15日开始为第三阶段,14号线中段和东段按照开通时刻表组织行车,最小行车间隔为5分钟。预计中段及东段贯通试运营初期的日均客运量在53.4万人次左右。

  目前,14号线中段试运行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同时通过克服各种困难,也保证了已开通的14号线西段、东段的正常运营秩序。

  人员已全部到位

  培训已基本完成并正在开展应急演练

  据京港地铁介绍,目前,14号线中段试运行所需600余名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岗,并已完成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员工安全资格培训以及针对14号线的专项培训。同时,正在开展大客流组织、车站及列车火灾、区间疏散等共147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14号线中段保安及安检人员已陆续到岗,并将于12月初完成相关培训及资格认证。目前,主要设备正陆续进站安装调试。

  14号线中段与东段贯通试运营当日,将提供手机信号服务,同时还将设置ATM、自动售货机以及自动照相机等便民设施,为14号线的乘客及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丰富乘客的乘车体验。

  14号线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

  整体为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 “L”型骨干线

  2012年11月6日上午,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政府草签了《北京地铁十四号线项目特许协议》。按照《特许协议》,京港地铁将采用PPP模式参与14号线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获得北京地铁14号线30年运营权。

  地铁14号线全部建设内容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主要包括洞体和车站结构等土建工程,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地铁十四号线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委托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建管公司)负责建设管理。京港地铁公司负责B部分,主要包括车辆、信号及机电设备等,投资约为150亿元人民币。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网中一条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 “L”型骨干线,西起丰台永定河西的张郭庄站,东北至朝阳区善各庄,沿线经过丰台、东城及朝阳三个区。

  正线长47.3km,其中地下线42.3km,地面及高架5km,共设车站37座,其中新建车站32座,除张郭庄站和园博园站两个为高架站外,其余均为地下车站。全线设张仪村停车场一座,马泉营车辆段一座。地铁14号线全线采用A型6节编组列车,是北京地铁路网中最早使用A型车的线路。

  14号线西段,张郭庄站-西局站,于2013年5月5日开通试运营;14号线东段,金台路站-马泉营车辆段,于2014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

  昌平线二期,昌平新城居民进入市中心区只需40分钟,市民也可乘坐地铁前往十三陵景区。

  五座车站开启昌平老城区轨道交通元年

  打通卫星城与市区的“任督二脉

  昌平线二期正线全长10.6公里,共设站5座,自西向东分别为昌平西山口站、十三陵景区站、昌平站、昌平东关站、北邵洼站,全部为地下站,平均站距约2.196公里,最大站距约3526.89m,在线路起点设车辆段一座,占地32.65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7.42万平米。

  昌平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在初期、近期考虑到昌平线在西二旗站与13号线进行客流衔接,主要受到13号线系统运输能力的限制,初期列车运行间隔为4分,高峰小时开行18对列车;近期列车运行间隔为3分钟,高峰小时开行20对列车;远期,系统规模按照30对进行设计。

  自古昌平被誉为北京的北大门,为北京北部的交通要塞。如今,昌平境内路网密集,更有着由五号线、八号线、十三号线、昌八联络线、昌平线一期搭接起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北京这样庞大的城市来说,需要由轨道交通来完成郊区卫星城和中心城长距离通勤任务。

  但是目前昌平区既有轨道交通线路主要服务于南部地区,即使昌平线一期工程只到南邵站,辐射带动昌平老城区,拉动西北部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了昌平线二期的肩上。昌平区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科教旅游产业云集,是首都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昌平线二期的建成,犹如打通昌平和市区交通的“任督二脉”,一跃成为北京北部的交通干线,开启昌平老城区的“轨道交通元年”。

  昌平线二期工程北起昌平城区西北涧头村西侧,沿京包高速路北侧向东敷设,经过涧头村后线路转向南,过八达岭高速与京包高速匝道桥后,沿京银路向南,至西关环岛转向东,沿政府街、府学路穿过昌平老城区,过东沙河后沿昌崔路进入昌平新城东扩区,在内环东路转向南,进入南中路与昌平线一期在南邵站贯通。

  昌平线二期全线共有非机动车停车场14处,平均每座车站共设置2~3处自行车停车场,平均每处可容纳停车约130辆。

   钻爆下穿京包高速、盾构下穿京通铁路

  克服多个风险源

  昌平区北部临山,昌平线二期线路自十三陵景区站向西进入了山前地形,昌平西山口-十三陵景区站区间南涧路段、出入段线区间下穿京包高速段遇到基岩隆起,这是北京以往的地铁线路不曾遇到过的,此段岩石形成于侏罗纪时代,坚固异常,常规的施工方法均无法攻克这项施工难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区间隧道施工首次在北京采用了控制性爆破技术--浅孔微差松动爆破。为控制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周边房屋、管线及道路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单位耗药量、单孔药量和一次起爆药量,实施毫秒延时爆破,同时通过加强对爆破体的覆盖来控制噪音、爆破振动波及飞石。对炸药采用专人管理、专车运输,每次仅爆破1米左右,在地面仅能感觉到轻微震动,这样精密而艰难的掘进了六个月才完成这两段区间,这为北京后续线路山地施工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京通铁路是沟通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京通铁路为非电气化铁路,线路呈东西走向,铁路枕木类型为混凝土枕,碎石道床,填土路基,运输繁忙,对沉降要求高,但盾构下穿京通铁路,无论在施工前对掌子面施加水土压力还是施工过程中由于盾构机与土体间存在间隙,而间隙未能及时注浆回填密实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周围地层的隆起或者沉降,进而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针对此特级风险源,设计中采用增设预埋注浆孔衬砌环管片进行二次注浆等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分工明确、强化责任,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并结合信息化施工首次在不采取地面注浆措施、不中断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安全、快速、连续完成了盾构掘进。

  新城-古韵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演绎具有地域特色的装修风格与艺术风格

  昌平线二期装修风格延续昌平线一期的“新城”理念,融入传统古建的设计元素,形成“新城*古韵”的装修设计主题。以简约的国际风格、传统古建的屋顶样式、传统砖柱的砌法,结合现代的设计语言、材料工艺来演绎舒适、简洁、大气、施工便捷、维护简单交通属性空间。艺术品设置与装修风格相呼应,十三陵景区站、昌平站与北邵洼站三站均设置了工艺精巧、造型别致的大型壁画,置身车站中仿佛置身于艺术长廊。

  昌平站,位于政府街与鼓楼南大街交叉路口。临近公元1459年由天寿山守备廖镛奏请朝廷批准,修建的标志性建筑谯楼——即钟鼓楼。谯楼为歇山顶,双檐叠出,七层斗拱,四脊八岔。

  据昌平史书记载:楼高六丈余,三层基座,下层呈城堡状,四面均开拱券门,彼此相通。基座上两层谯楼。楼上设有铜壶滴漏(皇宫中闲置的一副备用铜壶滴漏)。谯楼的东南、西南二角建有小亭,分置更鼓、铜钟,每天击鼓报时。鼓楼历经明、清两代,清末时已残破不堪,1931年进行过重修,1971年因昌平城区规划建设被拆除。

  昌平站的天花造型元素借鉴了该站周边的钟鼓楼建筑(已拆除)造型,站厅中间采用歇山式屋顶,站厅两侧采用悬山式屋顶,色彩以棕色为主,整体感觉既古朴又时尚,既有人文底蕴又有时代特色。

  昌平站的站厅艺术设计主题为《古韵流长》,大型壁画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来反应昌平悠久的历史文化,左侧居庸关的雄伟与云台浮雕的精美,与右侧佛教圣地银山塔林神圣静谧的氛围形成呼应与对比,中间部分则突出表现了昌平的前身永安城。壁画长15米 高约3.4米,玻璃熔融马赛克表现为主,雕刻及拼贴而成。

  十三陵景区站、北邵洼站、昌平东关站、昌平西山口站室内设计整体天花采用抬梁式构架结构,简单大气,中部天花采用传统盝顶屋顶,中间平顶,四面斜屋顶,以颜色为区分,达到“共性于个性的协调统一”,形成“一线一景”的总体设计原则。

  北邵洼站厅艺术设计主题为《绿色昌平》,壁画尽可能真实的描述新城的市貌与地貌,展示了昌平区标志性的建筑如十三陵水库上的九龙游乐园、航空博物馆、科技城、大学新区、草莓园等,色彩上以绿色为主体现“”字及昌平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壁画长18.02米,宽3.57米,采用马赛克镶嵌而成。

  十三陵景区站站厅层艺术设计主题为《万年吉壤》,壁画采用中国画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把十三陵的龙脉组山描绘出来,包括天寿山、大峪山、虎峪山、青陇山,卧虎山。龙脉发于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壁于阗,历瀚海之玄,蜿蜒万里,始至燕山,复东行数百里起天寿山,如“万马自天奔腾而来”。作品试图表现十三陵龙脉山水的磅礴之势。壁画长15.6米,宽3.9米,采用瓷板喷绘而成,为京城最长瓷板画。

  与昌平线一期贯通试运营

  开通试运营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昌平线二期共设5座车站,1座车辆段(十三陵),开通里程为10.6公里,开通后与昌平线一期贯通试运营。

  基层管理机构组建。昌平线二期是延长段,由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新增1个昌平站区,下辖昌平东关、昌平、十三陵景区、昌平西山口四座车站,另有北绍洼站由昌平线一期既有南邵站区负责。机电分公司增设1个综合机电维修部、1个电梯维修部,供电分公司、线路分公司各增设综合维修部2个,通号分公司增设维修部2个、建安公司新增1个场区维保工区,1个车站维保工区。

  新线员工配置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进行分配,确保员工整体水平满足新线开通的要求。目前昌平线二期配置的车站站务员、乘务、车辆检修、设备设施维检等专业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员工培训采用理论培训、实际操作、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目前,所有员工均已取得上岗资格,符合上岗条件。

  昌平线二期规章制度主要是沿用昌平线一期既有规章,同时结合二期的特点进行行车、信号显示、调度细则等方面的部分修订,新增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车辆段管理方面,包括安全管理、操作规则、应急抢险、综合管理和维护保养五大类规章和细则。

  物资备品准备。昌平线二期正线5座车站和1座车辆段的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运营应准备的生产办公物资已到位。

  晚高峰列车将按4分钟间隔运行

  预计客流压力较大采取多种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昌平线一期南起西二旗,北至南邵,共7座车站,车辆停放于定泗路停车场。开通试运营初期,昌平线列车间隔为10分钟。2011年11月起,平日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由10分钟调整为6分30秒,运力提高53.8%;2012年3月,平日早高峰列车运行间隔也由10分钟缩短至8分30秒,运力提高17.6%。2013年5月,平日早高峰列车间隔由8分30秒调整至6分30秒,运力提高30.8%;晚高峰由6分30秒调整至5分30秒,运力提高18.2%。2013年底晚高峰时段列车间隔由5分30秒调整至5分06秒,运力提高7.8%。昌平线二期开通后,晚高峰列车将按4分钟间隔运行。

  昌平线开通试运营后客运量持续增加,2011年运送2704万人次,2012年运送3831万人次,2013年运送4814万人次,2014年运送5733万人次,4年间客流量翻了一番。面对客流的快速增长,地铁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缓解压力。

  随着昌平线周边住宅区的发展,沙河、沙河高教园、生命科学园等站早高峰客流增长迅猛,三座车站在站外设置导流设施,采用出入口进站、出站分离措施,引导乘客有序排队进站。西二旗站作为昌平线终点站以及与13号线换乘站,70%以上的乘客均在此站进行换乘或出站,同时本站进出站的客流量也极大,常常位列整个路网的前五名,大客流与站内有限的设施、车辆运输能力形成了明显的矛盾,西二旗站早晚高峰均采取限流措施,按照站内换乘客流优先的原则,有效控制进站客流,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乘降秩序。

  全线联动,整体协调。除了重点站的控制之外,其他各车站也进行联动措施,在站台上增加疏导人员,将乘客有序分散到列车满载相对较低的位置,确保后续车站乘客能够更为容易上车或下车。

  站车一体,分工协作。不仅车站在高峰运输中想尽办法,乘务中心也是绞尽脑汁。通过在重点车站延长站停时间,与站台工作人员共同确认站台门、车门关闭状态,列车内适时进行广播等措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昌平西山口站、十三陵景区将各新开1条公交线路

  新增公交港湾6个 公交场站2个

  因昌平线二期昌平西山口站、十三陵景区站既有公交线路较少,为方便市民出行,拟分别在两个站点各新开通1条公交线路。为满足新开公交线路条件,计划新增公交港湾6个(昌平西山口站4个,十三陵景区2个),新增公交场站2个(昌平西山口1个,十三陵景区1个),将根据轨道交通站点建设情况及交管部门要求设置并建设。

  针对其他12个新开轨道交通站点,将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施工情况同步或逐步对10个公交站位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