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突破了2万亿
经济总量
十二五期间突破2万亿大关
15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2014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2万亿元。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 万亿元。年均增长9.9%,成为我国首个商品消费突破万亿元的城市,消费需求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占市场消费总额的比重达到4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千亿级大关。2011年突破3000亿元,2014年突破4000亿元,2015年达到4723.9亿元。财政对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保障民生等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另外,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的一半以上,说明产业高端化发展。产业结构由三次产业间调整转向产业内部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三大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国内领先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8%
另外,本市还具备三个“国内领先”:一是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和占比国内领先。服务业比重由2010年的75.5%提高到80%左右,服务型经济特征进一步巩固。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积极推进。
二是能效国内领先。预计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4.8%,能效水平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全国省级地区首位,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十年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份,充分表明了首都经济质量效益的提升。本市建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率先实现区域碳排放权交易。
三是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国内领先。2014年在京世界500强企业总部52家,比2010年增加22家,位居全国第一。
本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新局面。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突破1200亿美元,国内领先。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企业境外投资95.6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2倍和12.5倍。京交会、文博会、科博会、园博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一批重大会展和重要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亚投行、丝路基金落户北京,首都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千亿级大关:
2011年突破3000亿元
2014年突破4000亿元
2015年达到4723.9亿元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53万辆
本市压缩老旧机动车数量,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基本淘汰黄标车,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53万辆。
2012年以来,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15.8%。
十二五期间,本市完成了平原地区造林1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6个百分点。
新增城市绿地4850公顷,相当于6800个足球场的面积。
每个新城建设了一个滨河森林公园。
全市建成158个城市休闲公园,林木绿化率达到59%,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为市民近绿亲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学校学位增多了,累计增加幼儿园学位10多万个,中小学学位19万个。
本市人均寿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4年,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8岁,比2010年增加1岁。
污染防治
五年压减燃煤1400万吨
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本市五年累计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压减了全市一半以上的燃煤。
从区域看,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86%左右。另外,本市压缩了老旧机动车数量。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基本淘汰黄标车,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53万辆。
2012年以来,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15.8%。此外,十二五期间,本市完成了平原地区造林1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6个百分点。
本市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制定实施了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120万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提高到55%,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再生水利用量达到9.5亿立方米,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另外,恢复建设湿地7.2万亩,建设湿地公园7处,实施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永定河“五湖一线”成为本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调控人口
人口增量增速逐年下降
在调控人口方面,本市人口增量和增速逐年下降。“十二五”前四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和增速分别较“十一五”时期回落37.4万人、2.7个百分点,体现了功能疏解、产业调整的成效。
交通拥堵治理也进一步加强,加大了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新增运营里程218公里,增量规模全国领先,总里程达到554公里,位居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工作日客运量超千万成常态。“十二五”时期轨道交通建设投资2000亿元。累计施划公交专用道425公里,中心城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1400万人次。完成疏堵工程408项,加快主干路、微循环、综合交通枢纽、停车设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
另外,城市运行保障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通水,首都市民喝上了长江水。本市已经基本建成四大热电中心,陕京三线等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611万平方米,严厉打击违法群租,持续开展地下空间违法居住清退,城市环境秩序明显改观。
改善民生
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近82岁
在改善民生方面,本市实现了就业稳定,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二五”城镇新增就业216.7万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十二五”前四年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预计“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本市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城乡养老保障和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68万人和1765.2万人,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34.8% 和29.4%。破除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双轨制”,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统一。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另外,本市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十二五”末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十一五”末的2倍。学校学位增多了,累计增加幼儿园学位10多万个,中小学学位19万个。
在健康方面,本市人均寿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4年,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8岁,比2010年增加1岁。免费公共卫生项目也增多了,北京市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实施了12大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了11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王寰 F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