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绑+激励”举措滋养“科技之花”

16.06.2017  00:54

        作者:本报记者张瑶瑶通讯员胡威
        来源:中国财经报发布时间:2017-06-15
  日前,第二十届北京科技博览会落下帷幕,这场科技盛会让大众饱览最炫科技,其中不乏诸多最新高精尖科技成果。而在北京科技持续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北京财政始终贴近科研工作,不断改革科技新政,对科技“落地开花”孜孜不倦地浇灌。       
  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财政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始终致力于改革科技经费管理的政策措施,以更好撬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如2016年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等,提出了5个方面共28条改革举措。
  这位负责人介绍,北京市财政局之所以选择从科研经费管理入手,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结果,推出的科技经费管理8项“松绑+激励”措施,受到了科研人员的欢迎,具体包括:取消预算财政评审环节,大幅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比例,松绑科研类差旅、会议、出国经费限制,保障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高校科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增强科研项目结余结转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等,有效地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
  为了让这一重大科技改革新政落地生效,北京市财政局在配套措施方面也积极跟进,力求科技新政得到更好地贯彻――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保障改革举措落实。修订《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教育财政科研类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级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管理办法中予以落实。
  二是在部门预算管理中落实具体规定。在2017年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落实科研项目预算、立项评审“合二为一”,科研类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分类管理,结余资金留用等措施,明确差旅、会议等管理办法的制定是预算下达的必要条件,督促承担单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三是加大对北京市市属公益院所的支持力度。行业定额经费预算规模整体提高约30%;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考核评价结果给予分档定额补助;将评价周期由1年调整为3年,为院所自我规划和发展留足空间;修订《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采取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公益院所经费使用自主权。
  四是积极探索科技领域PPP支持模式。今年3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及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正式启动,这是北京市在科技领域首次探索采用PPP方式运作。通过PPP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体的专业性,并与市场需求实现有效对接融合,使创新成果可以更快转移转化,政府资源效能也实现了最大化。
  五是加大政策落实督导力度。北京市财政局通过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改革举措中的“规定动作”逐条对照检查,对任务、进度、成效进行全过程评估,同时深入了解政策落实中的“堵点”、执行中的“痛点”、政策的“盲点”,明确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出台政策文件或者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