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打出科研创新“组合拳”
作为推动城市气象科技发展的重要部门,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所)在模式研发、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体制改革等方面打出一套漂亮的科研创新“组合拳”。
研精致思 打响内部品牌
“你那边倾盆大雨,我这边淅淅小雨”的现象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因此,城市天气预报必须考虑下垫面复杂性的影响。
在第3年的城市对降水与雾霾影响观测试验(SURF)中,研究人员发现,城市和郊区下垫面的显著差异,使地表热通量、温度和风场在城郊地区形成较大梯度,容易形成风切变。风切变和大尺度的天气系统是北京出现强降水的必备因素,当大尺度的天气系统经过城市带来的充足水汽,与局地的风切变合并增强,最终导致城市下风向地区降水增强、降水时间增长。
“通过SURF增强了对城市地区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机理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城市高影响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更好地为居民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城市所所长苗世光说。
SURF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的认可,并建议将该项目申请列入世界气象组织研究示范项目。同时,SURF观测成果也为目前华北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睿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睿图系统已经通过中国气象局的业务化准入,也为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撑。
此外,城市所还深入到城市陆面与边界层、环境气象、气候变化、城市气象应用技术等领域研究。
同舟共济 攻克科研难题
华北区域气象中心联合东北区域气象中心、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以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组建的联盟,以睿图模式为研发数值模式的基础。城市所积极协助联盟内有数值预报研发需求的成员单位开展睿图模式移植工作,并与成员单位进行交流互访。截至目前,已经有12名联盟单位工作人员在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进行中长期交流访问。
城市所不仅与国内专家研究解决预报难题,还与国际专家加强科研与业务合作。自2012年以来,罗伯特·伯恩斯坦作为城市所客座研究员,每年定期到城市所工作访问,提升了北京城市气象科技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国际化水平。此外,2017年6月21日,城市所与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盟(UCAR)建立城市气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城市气象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科技攻关方面开展合作。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支持创新的背景下,开放合作是气象科研工作者必须走的路。”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说。
推陈出新 紧跟科研趋势
城市所作为首都气象大科技研发格局的“主力军”,结合自身特色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探索出适合首都气象科技改革的思路。
城市所建立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围绕改革重点任务,优化学科布局、调整机构和岗位设置,着力建立健全并重点突出“重贡献、重实效、重创新、重合作、重培养”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此外,城市所在全局范围内遴选优秀人才竞争上岗,组建全新的研发队伍。
改革以来,城市所主要在城市气象观测分析、城市边界层模拟、快速更新多尺度数值预报等5个研究方向谋求突破。在大科技格局布局上,打造业务应用研发中试基地、城市气候服务技术应用实验室,建立环境气象业务支撑和共享机制等。运行将近一年,研究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能力和科研业务贡献率大幅提升,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