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分级分类防控 线上线下保供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杜燕 徐婧)当前,北京疫情发展处于较快增长时期。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北京“快、准、严、实、细”分区分级分类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蔬菜、肉类、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进入冬季,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储备土豆、洋葱、大白菜、白萝卜等各类冬储蔬菜,也组织市场头部商户增加在各地采收蔬果。
连日来,北京迎来寒潮降温天气。凌晨3时的寒风中,有“茄子大王”之称的李军已开始接待前来进货的客户。他介绍说,自己在辽宁、云南、河北等地承租种植基地。从今年9月起,三个种植基地开始向北京供应黑长茄、园茄子等多个品种的茄子。
许多像李军这样的市场头部商户,在全国范围内有合作的种植基地或承租的种植基地,能有效保障农产品的供应。
农产品“供得上”,更要“进得来”。疫情下,北京采取多种方式疏通进京和京内运输通道,保障持“重点物资车辆通行证”或通过批发市场预约平台系统提前预约的车辆进京,保障运输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生活物资的车辆市内通行便利。
这样的措施,让李军在京外承租的种植基地能每天为北京市场供应80多吨茄子。他称,目前茄子的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便宜约三成。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从批发端看,北京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日均上市量达2.1万吨左右,蔬菜货源充足、交易稳定。
京城稳住“菜篮子”,肉、蛋等供应也平稳。目前,猪肉日均上市量在450吨至500吨,并持续开展猪肉储备投放工作,猪肉零售价保持稳定。鸡蛋日均上市量约400吨,批发价和零售价均基本稳定。粮油库存充足、市场购销有序。
充足的货源如何送上民众的餐桌?在北京本轮疫情高发区的朝阳区,区域内保供场所做到应开尽开。凌晨4时许,超市发百环家园店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卸载蔬果,他们要在开门迎客前将果蔬区、肉类区的货架填充得满满当当。记者了解到,超市发目前按照平日的3倍至5倍量对商品进行备货。对每个应急商品品类挑选2家到4家有实力的供应商签订应急保障供应协议,约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优先为超市发供货。同时,连锁店内将蔬果等生活必需品以集中陈列形式多点位售卖,确保让顾客看到货源充足又能在安全距离内放心购买。
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在日前召开的发布会上指出,朝阳区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市场、商超等重点保供企业防疫管理,原则上重点保供企业不得随意关停。涉及疫情确需关停的,要“快封快开”。同时,加强门店供应和末端配送管理,确保“批发端”进得来、“零售端”送得到,守好民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一大早,位于朝阳区的双桥第二社区等开来了载满蔬果的车辆。这是北京为打通“最后一公里”供给配送而建立的蔬菜直通车应急保障机制。目前,北京有约356辆市级备案蔬菜直通车,可为500个左右社区提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保障服务。
随着居家人数持续增多,居民生活物资线上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电商企业按照日常的3倍至5倍加大备货量。北京还建立保供人员“白名单”机制,组成加强防护、灵活调配、动态管理的保供队伍。短短两周,“白名单”人员从5000人扩至4万人。为缓解人员短缺问题,一些企业重启“共享用工”模式,增强服务能力。
“线上订单增加了一倍,绿叶菜、肉蛋等商品销量较大。”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物美超市朝菜店店长王永震称,门店通过增加进货量、每日多次补货以及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等措施,全力保障供应,目前线上线下销售平稳。
疫情下,北京以有温度的措施保供稳价,以灵活的方式满足民众购物需求。连日来,北京召开疫情防控相关会议,强调全力做好生产生活服务保障,持续提升生活必需品保供能力。(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