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建设试点启动
这项工作是市政府2015年折子工程,是提高农村和基层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的重要民心工程。总体目标是:打造“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团队为主、人人参与”的农村、社区中医药服务新机制;开展“百千万”中医药服务计划,即遴选100个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基地,组建1000名中医领军人才团队技术骨干,对100万农村和社区基层百姓开展中医药服务。在延庆县、密云县等7个远郊区县开展中医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在通州、顺义、大兴及城6区,开展中医健康社区试点建设,服务将覆盖16个区县。三年后,此项工作要为当地留下“十个一”建设成果。一是通过三年的中医症候和疾病监测,制定一批慢病干预方案和区域健康白皮书;二是对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分类研究,制定一批具有北京特点的诊疗方案;三是通过师带徒形式,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社区的“基层小名医”;四是组织区县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站和村卫生室人员参加团队工作,传帮带一批高水平的区县中医药工作队伍;五是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为当地留下一批了解中医、使用中医、宣传中医的百姓队伍;六是通过专业培训,留下一批家庭保健队伍;七是传授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留下一批中医运动养生功法队伍;八是通过开展此项工作,留下一批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基地;九是实施“四联单”健康管理活动,培养一批懂得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管理队伍;十是通过探讨农村新型中医药服务,研究制定一批基层中医药工作新模式、新政策和新机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7家医院组建了30个中医领军人才团队,分别对接100多个乡村和社区,服务基层百万人群。在驻村、驻社区工作中,提倡“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的新时代职业精神,打造一批“赤脚名医”。他们将转变中医药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内涵,实现基层中医药工作新突破,如治病从向人到向人群转变,从疾病阶段向生命全周期转变,从个体医疗向多学科协作转变;开展三率监测、症候监测和生活方式监测;重点关注“老人、儿童、慢病”人群的中医药服务工作;建立科研和临床相匹配、师承和人才培养相匹配、医疗和健康服务相匹配团队;搭建团队协作、学科协作和区域协作科研架构;建立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等。
主会场启动仪式上,30支中医领军人才团队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与北京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长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与北京海淀区上庄镇上庄家园社区主任李会芹签订协议书,两位院长向村主任、社区主任赠送中医健康建设服务联系卡,而两位主任则将象征居民健康的健康金钥匙托福给两位院长,携手共建中医健康乡村、健康社区;国家中医药局蒋健司长同怀柔区任武军副区长为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基地与刘清泉团队驻村工作站同时揭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阶院长代表30个团队进行了表态发言;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方来英主任宣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后还进行了首日活动,开展了中医义诊、健康咨询、科普讲座、针灸示范、基层带教等活动。设在朝阳、房山、门头沟、平谷的4个分会场上,中医远程协作平台也进行了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