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2017年化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工作会议

19.12.2017  15:29

为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根据《北京化工大学一流学科团队建设方案》(北化大校发〔2016〕127号)部署,经过严格的校内遴选和校外专家评审,2016年7月,化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获准成为优先资助的一流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围绕化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资源平台建设、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为了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加强教学团队间交流,2017年12月15日举行化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年度工作会议,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孟长功教授、南开大学程鹏教授、山东大学张树永教授、厦门大学朱亚先教授来校就创新人才培养议题进行讨论。副校长任新钢,教务处处长苏海佳、理学院分党委书记李殿卿、理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崔玉、北区办主任白守礼等领导出席并聆听了专家报告。

评委合影

孟长功教授围绕大连理工大学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张大煜化学菁英班,介绍了建设初衷、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以及多年来在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得失。张大煜化学菁英班以培养未来化学家为目标,在加强化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强调数学和物理基础,借助大连化物所的环境和力量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2016年以张大煜化学菁英班建设经验为基础成立的张大煜学院成为科教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程鹏教授回顾了从1991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到2009年教育部提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历史,体现出拔尖人才培养是为了突破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不足、改变对世界有重大影响力的贡献缺乏困局的国家战略。程鹏教授还介绍了南开大学伯苓学院的运行体制和具体措施,主要通过入学后二次选拔分别组建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伯苓班,按照新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培养,通过末位淘汰制、挂科淘汰制等进行多次考察和选拔,以达到切实遴选出理科拔尖学生的目的。

张树永教授强调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山东大学化学基地为例详细介绍了目标导向(OBE)在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做法。张树永教授还介绍了山东大学建立校内人才培养实验特区-泰山学堂的运行体制:集中名师、大师以及高水平科研、教学条件,打造能够与国外一流大学相匹敌的“一流师资”、“一流条件”和“一流氛围”,通过选拔少量“一流学生”,实施“一流管理”,创建基于学科门类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朱亚先教授介绍了厦门大学“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情况,从2010年启动“化学拔尖计划”以来,以一流的资源配置实现个性化培养,着力使受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化学及相关基础学科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朱教授着重介绍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具体做法。
 

讨论场景

下午,理学院化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的教师们与专家们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会议专家们带来了兄弟院校在化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的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访专家介绍:

1.  孟长功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大连理工大学通识与基础教育中心主任,主讲课程《无机化学》。

2.  程  鹏 教授:南开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南开大学伯苓学院院长,主讲课程《无机化学》。

3.  张树永 教授:山东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本科生院副院长,主讲课程《物理化学》。

4.  朱亚先 教授:厦门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福建省教学名师,原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讲课程《无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