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发布《实施意见》力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送出民生大礼包

07.11.2018  03:21

http://bjrb.bjd.com.cn/html/2018-11/06/content_293535.htm

  来源:北京日报        2018年11月06日
  本报记者孙杰
  从2019年到2022年,本市将在5个方面、通过16项政策措施力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意见》进行详细解读。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涵养区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本市将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壮大功能产业、强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考评多个方面守护绿水青山,送出“民生大礼包”。
  两山三库五河统筹保护
  市发改委副巡视员王颖捷介绍,本市将统筹实施“两山三库五河”生态保护。其中“两山”指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库”指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五河”指东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运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马河;系统推进“一城两带多园”绿色发展,“一城”指怀柔科学城,“两带”指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园”指中关村科技园区各区分园、雁栖湖国际会都、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等功能园区和绿色产业园区;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如何进行保护?王颖捷给出了4条路径。
  首先,本市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强调按照“两线三区”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抑制不顾条件的盲目发展冲动,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其次,多部门将加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市级财政资金、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等政府资金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吸引社会广泛参与。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推进高水平的生态涵养保护,全面推进各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逐步构建各区城区绿化隔离体系。”王颖捷说,本市将继续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到2020年建设和恢复湿地3万亩以上。
  同时,本市将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减量发展、就业增收、城市服务、创新开放等6个方面21个考核指标,其中体现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的指标达到14个,占总指标数的67%,比2014年至2017年每年占数量几乎翻一番。
  生态涵养保护资金投入再加码
  针对生态涵养区财政收入相对薄弱,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本市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昨天透露,5年来,市级财政累计安排生态涵养区转移支付资金2658亿元,年度资金规模从2013年的454.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60.8亿元,增长了45%。
  为让生态涵养区政府做生态涵养“不吃亏、能受益”,此次《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大市级转移支付力度,并通过机制创新,将市级生态类政策和资金统筹起来,市级资金以一般转移支付方式给各区,由区里统筹使用市级支持资金,增强区里的自主权。
  “过去护林是护林的钱,保水是保水的钱,这次不一样,在市级层面能统筹的,都放在一个盘子里统筹给区里,让区里自主使用。”王颖捷解释说。记者了解到,这项新机制有望成为全国示范。
  韩杰还介绍,在研究各项支持政策时,充分考虑生态涵养区自身保障能力较弱的现状,在全市统一政策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财政补助标准,安排生态涵养区最高补助比例。如平原造林政策,对生态涵养区绿化建设补助资金比例达到100%,高于其他区50%至70%的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政策中,对生态涵养区补助标准为年人均12元,高于其他区年人均8至10元的补助标准。
  不光市级资金在支持生态涵养区,本市还通过各区结对协作的方式,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结对区通过直接给予财政资金,或通过支持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多种形式,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0.5亿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区与区结对协作并非新做法,相比过往,新一轮的结对要求更加明确,在资金协作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各区教育资金每年多补一个亿
  就在前不久,平谷区成为本市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区。平谷区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67.9%,公园绿地500米覆盖的服务范围达到98.33%,处于全市首位。
  平谷城北湿地公园是平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个重要项目。平谷区发改委副主任王勇介绍,公园原来是一片废旧鱼塘,垃圾遍地,周边还有不少违建,后来投入上亿元,进行水面治理、步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完善了,公园焕然一新。去年建成后开放,成为周边王辛庄村、小辛寨村与大辛寨村居民的重要休闲空间,如今公园一天到晚都很热闹,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散步健身,都能呼吸到湿地公园的新鲜空气。
  “《实施意见》还是一个民生大礼包。”之所以这么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梳理生态涵养区内有利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的存量问题、增量需求,一方面加大市对区的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对近些年生态涵养区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加强运维管理。
  生态涵养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未来有望渐渐得到补齐。除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之外,交通方面还将完善市郊铁路、浅山公路环线;学校方面,要做到每个区有高等学校;医疗方面,保证每个区要有1所三级医院;文化方面,将保证如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等项目和投入。
  韩杰介绍说,将研究调整和完善现行各项补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对生态涵养区的补助标准,更大程度倾斜财力,提升生态涵养区公共服务领域保障水平。如教育方面,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每年再安排生态涵养区每区1亿元的教育转移支付补助,并将义务教育生均日常定额部分补助比例,由现在的25%提高到100%。在公共文化、基本公共卫生和养老服务等方面,将研究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
  《实施意见》还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减量发展、就业增收、城市服务、创新开放等6个方面21个考核指标。其中体现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的指标达到14个,占总指标数的67%,在此之前,2014年至2017年,该类考核指标每年占比仅35%左右。
  退耕还林增绿村民同步增收
  国家级传统古村落长峪城村地处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深山区,重点防火期快到了,最近这段时间,54岁的村民赵俊虎每天都忙着清除路边杂草、给树浇水。
  2014年,赵俊虎当上生态林管护员,管护长峪城一带的生态林。赵俊虎家中原有两亩地,种些玉米谷子,由于土层太薄,一亩地一年收成才五六百元,家中生活来源主要靠他到外面打零工。后来村里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如今小树苗已长到如拳头粗。
  “虽说不种地了,但收入更稳定了。”赵俊虎算了一笔账,两亩地每年政府补助5000元,加上林权股份分红,再加上护林员工资一年一万多元,赵俊虎每年收入也有两万多元。跟在外打工差不多,“在外打工又要租房,又要吃喝。”赵俊虎说,如今岁数大了,能在家门口找份管护员的稳定工作,他感到很满意。
  像赵俊虎这样实现绿岗就业的村民,光他们村就有60多人。昌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昨天介绍,昌平区生态林涉及生态涵养区近140个村,如今全区已有将近4500人的生态林管护员,从2015年开始,管护员每月补助由384元已上调到如今的830元,基本上翻了一倍多,“山区增绿的同时,村民也在增收。
  统计显示,2004年至2017年,本市对山区生态林管护员的岗位补贴资金,累计投入31.37亿元。2017年全市4.4万名生态林管护员,人均全年岗位补贴收入7656元。王颖捷介绍,此次《实施意见》突出一个重要导向“不吃亏、能受益”。也就是说,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要保障好生态涵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首先就是要让看山人、护林员、保水员不吃亏、能受益。在此前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本市将通过动态调整机制,让看山、护林、保水的村民实现绿岗就业增收。
  对生态涵养区内符合产业功能定位的企业,《实施意见》也要“不吃亏、能受益。”如对从事节能技改的企业给予每吨标准煤600元(工业企业)或800元(非工业企业)的市级补助。对从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企业予以鼓励支持,在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
  马上就访
  门头沟将结束
  近千年采煤史
  “游客太多了,只能限流。”前段时间,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的坡峰岭景区,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红叶漫山遍野,即便是工作日依然游人如织,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刚为此有些“成长的烦恼”。
  黄山店村原来是以石灰石等矿产开采为支柱产业,“但矿总有一天会采完。”早在数年前,张进刚寻思着产业转型,为此村里先后关闭了矿业公司、运输队和水泥厂,还把从山上挖来的钱又撒到山上,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坡峰岭景区。坡峰岭景区现在年接待游客已从5万人增加到40万人,景区火了,直接带动200多村民就业。
  生态涵养区保护,如不能带动一方发展,就无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建设用地和开发强度减量约束下,生态涵养区该如何发展?
  “不是铺摊子上规模,而是要与资源、环境紧密结合,通过功能引领,加快提高发展质量。”王颖捷说。所谓“功能引领”,就是说相对于以前的功能分区,生态涵养区虽然去掉了“发展”二字,但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对生态涵养区不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要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王颖捷表示,宜居宜业宜游正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生态涵养区将承接引进更多符合定位的功能和产业。结合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并进行适当细化,《实施意见》为各生态涵养区提出更加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
  以门头沟区为例,作为北京的纯山区,山区占到全区面积98.5%,曾经为京城的发展奉献了“一盆火”。按照《实施意见》,门头沟区要挖掘整合历史村落资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康养和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为落实绿色发展,到2020年大台煤矿关闭后,门头沟近千年的采煤史将退出历史舞台。在生态涵养方面,门头沟区将更加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和减量发展,也更强调红线划定和历史文化传承。这位负责人透露,分区规划制定的新指标体系有101项,其中51项与生态发展相关,占指标总数的一半以上。在绿色产业方面,根据门头沟区正在编制全区的产业规划,初步形成“文化旅游、医药康养和人工智能”三个方向。
  疑问解答
  守护绿水青山
  为何成头等大事?
  2017年,生态涵养区PM2.5年均浓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多数处于50微克/立方米上下;森林覆盖率达到53.25%,比全市高10.2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9平方米,比全市高60%……本市生态涵养区范围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部分,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8%,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3%。自2005年本市实行城市功能分区以来,生态涵养区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
  根据《实施意见》,生态涵养区保护要围绕两个功能组织做文章。所谓两个功能组织,就是要统筹实施“两山三库五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推进“一城两带多园”绿色发展。其中,“一城”是指怀柔科学城,“两带”指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园”指中关村科技园区各区分园、雁栖湖国际会都、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等功能园区和绿色产业园区。
  “无论是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还是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北京都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王颖捷表示,放眼新时代,站在更长远视角看生态涵养区保护,它的地位是压轴的。同时,重要水源地等多数在生态涵养区内,生态保障也就是重大民生保障。“把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道理正在于此。

北京5年2658亿元支持生态涵养区
http://www.kanfanews.com/web/share/news/index.财政局
到2020年建设、恢复湿地2000公顷以上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11/06/518160.财政局
北京加大生态涵养区投资支持力度
http://www.bbtnews.com.cn/2018/1106/272675.财政局
北京市14区结对跨区支付为生态买单
http://beijing.qianlong.com/2018/1106/2924401.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