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 | 孙其信:弘扬抗疫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18.09.2020  14:27

弘扬抗疫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在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孙其信

(2020年9月14日)

亲爱的2020级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今年入校的752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今天的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在现场,有500余名新生来到了体育馆主会场,同时我们还在两校区还设置了66个线上分会场,面向全校同步直播。从青春洋溢的笑脸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在农大校园如期相聚,可谓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如约而至,我们共同举行一场来之不易的开学典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始料未及。随着确诊病例不断增加,让人不禁联想到2003年的“非典”。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我们曾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这次疫情感染人数不要超过“非典”时的8000多人,但截止目前本土确诊和海外输入病例累计达到9万余人。虽然确诊人数远远超出了“非典”,但在过去的8个月时间里,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世界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打赢吉林、北京、大连、新疆等局部疫情歼灭战,我们展现出的中国效率令世人赞叹。目前,中国不仅是最安全的国家,还成为世界上唯一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各项经济指标维持回升态势的国家。

纵观疫情发生以来的全球形势,西方国家陷入了失灵失序、感染人数激增的局面。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单日新增近30万例,单日死亡病例近6000例,累计确诊病例近3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逼近100万例。更令人担忧的是,最近一些国家出现了疫情二次爆发的局面,特别是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确诊病例持续攀升。而美国依然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对比中外疫情防控差距,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彰显。当前疫情在全世界依然肆虐的时候,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全面复学,才有我们今天如期举行的开学典礼。值得骄傲的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阻击战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讲:“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激发着人们的不屈斗志,鼓舞着人们的坚强决心,其深刻内涵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

最近,同学们正在热议的一个词,就是“校园封闭式管理”。同学们都在疑惑甚至是质疑为什么中国目前疫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实施封闭式管理呢?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这正是中国能够取得防控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也是中国抗疫精神的体现与延续。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大环境下,努力克服秋冬季疫情流行风险带来的困难,保住得来不易的战疫成果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自始至终贯彻“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继续实施校园封闭管理,保障每位同学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新的一员,希望同学们理解、参与和支持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共同珍惜、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全和稳定。

放眼世界,我们共同面对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同学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百年前的今天,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国家分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180年以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百余年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最重要时刻。从这次全球爆发的疫情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意义。

世界经济重心向东转移。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GDP仍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久经磨难,实现复兴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为此,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经过九十九年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伟大胜利,让中国从贫穷落后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26倍,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的不足2%提升到现在的16%,稳居世界第二位。

今年6月,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预计全球经济将萎缩5.2%,这是大萧条以来全球首次出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的情况。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可能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预计经济增速0.5%。8月,世界银行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上调至1.6%,并认为有望达到2.2%,而美国和欧洲的主要经济体经济会回落8%-10%。中美增长率差距较疫情前的3%至4%进一步扩大为8%或9%,这意味着中国将以更快速度追赶及追上美国。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

科技创新格局不断重塑。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酝酿,由此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历程,19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科技创新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此时的美国不但延续了英国科学的传统和德国科学的体制,还基于此发展出研究型大学、科学园区,并在金融资本推动下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知识资本化,集聚全球人才,使美国在整个20世纪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中华民族在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快速发展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日益壮大,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先后制裁中兴、华为以及一大批中国企业和科技机构,西方国家开始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遏制,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快速发展甚至超越的一种恐慌和畏惧,为中国崛起制造重重障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全力向科技变革的第一方阵进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需要科技,更需要把创新能力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农业科技创新事关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及其合作伙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口将从2019年的1.35亿迅速上升到今年的2.65亿。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罕见的粮食安全危机。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均稳步提升。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增”,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粮食安全平均线水平。70多年来实践证明,我国有能力依靠自己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但是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我们的粮食安全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最近,比尔·盖茨投资了一个新兴农业干细胞人造肉企业,未来畜牧业可能变成一个大规模利用干细胞生产各类肉制品的工厂。事实上,在农业领域,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关键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尤其是中国每年还需进口大约1.2亿吨粮食,粮食安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制约我国存在的重大隐患。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刻理解未来世界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筑牢粮食保障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高等教育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自第一所现代大学创办以来,世界高等教育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伴随科技革命兴起更迭,虽然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多次转移,但是现代高等教育与国运兴衰、民族振兴始终紧密相连。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发突显。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高等教育的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由于疫情和政策突变,今年学校有一批申请到美国深造的学生也无法前往美国。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从时代变革中洞察高等教育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总而言之,大变局蕴含机遇与挑战。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你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变局向有利方向发展,这要求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做到精准识变、科学应变。

责无旁贷,肩负起伟大时代的历史重任

同学们,面对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的新时代,面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农大,你们是责无旁贷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在大家即将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之际,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个词:“大气”。新时代的你们要有“大情怀”、有“大理想”、有“大视野”、做“大贡献”。

要有“大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浓缩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家国情怀的精髓,深刻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的内涵。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到“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岳飞,这种强烈的爱国“大情怀”绵延传承。

作为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中国农大从诞生的一刻起,就艰苦求索、砥砺奋进,在艰难中求自立,在复兴中求报国。在农大身上,无一时不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怀揣对国家民族光明前途的虔诚期望,无一刻不彰显着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满腔情怀。50年代,李连捷教授两次进藏,率领工作组考察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生产,为开拓世界屋脊的农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用智慧和汗水唤醒了西藏这块沉睡多年的土地。70年代,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辈农大科学家,带着周总理的嘱托来到河北曲周,开始了改土治碱的历史创举。中国农大,用不胜枚举的科技贡献,彰显出满腔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心。

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道路更加曲折,任务更加艰巨。作为未来2035年、2050年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你们要胸怀忧国之心、爱国之情,继承和传承农大人的大情怀,爱农知农,敢担当、能担当、敢吃苦,将个人爱国之情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把个人才华奉献给国家和民族。

要有“大视野”。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未来国家关系、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者”,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因此,中国的青年应当具备国际视野。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是否具有国际思维和视野,紧跟国际发展步伐,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国家发展和未来。面向气象万千的国际社会,你们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善于从国际视野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深刻理解世界在变、农业在变、高等教育在变,理性应对挑战和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自己的未来。

要有“大理想”。志存高远的人往往格局宽广,胸怀天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中国人勇立潮头、创造历史。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年代如此,新时代更应如此。“两弹一星”的功勋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无私奉献隐姓埋名数十年,为中国国防事业默默地奉献了一生,这正是对矢志报国理想信仰的深刻诠释。

如今,你们比任何一代青年都更加幸福。你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实现人生的梦想,也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现人生的精彩。当然,面对新时代广阔天地,你们也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青年都需要树立崇高理想,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要做“大贡献”。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8月7日,《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讲到“地上长茄子,地下长土豆”科技成果即将商业化。熟悉园艺的同学都知道,植物嫁接技术常常受物种亲和性限制,近缘植物之间嫁接成功率较高,跨种嫁接往往不易成功。但在这项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酶,这种酶可以降解纤维素,实现跨种嫁接。可以预见,未来农业的发展会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来实现。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中国农业农村要实现现代化,每位学子都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里大有作为。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一个伟大时代,一个转折时代,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让我们勇敢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为祖国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