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艺术年鉴》2016版在京发布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19日电 (记者 尹力)《中国公共艺术年鉴》2016版(下简称《年鉴》)日前在中国国家画院发布。多位专家提到,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公共艺术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其具备高质量。
该《年鉴》收集了2016年公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发生的过程中一些较为典型代表作品。它们不仅激活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现在更是渗透到所在区域的血液当中,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
据《年鉴》策划人陈喆介绍,公共艺术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雕塑,大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双目所及之处都是公共艺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化建设高度发展,公共艺术在新时代大有可为,其不仅影响国人的审美和生活品质,关系着人们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形象。
陈喆还提到,乡村振兴计划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乡村建设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公共艺术恰恰是“记得住乡愁”的符号化的,视觉的文化传播,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建设是每位公共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认为,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城市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公共艺术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他也对编撰《年鉴》这一理论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年鉴》对公共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对优秀个案的梳理还将对未来公共艺术的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现实价值和学术价值。
原建设部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陈为邦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计划,要振兴城市,也要振兴乡村,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他从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的角度谈到,由于国家的资源、土地有限,城市和乡村的公共空间紧张,留给公众享受的公共艺术则更要求有高质量。
《年鉴》出品人王永刚表示,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发布《年鉴》,意味着公共艺术年度学术梳理工作成为日常。同时,《年鉴》已逐步成为以公共艺术为核心的一个跨界融合的平台,积极实现公共艺术的转换,努力推进公共艺术创研与市场对接,助力中国的公共艺术事业进入新阶段。(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