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综述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的趋势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开来。根据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儿童肥胖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1975年至1985年期间儿童肥胖流行加速,6-11岁儿童肥胖率达6.5%,12-19岁为5%。而1995年后6-11岁儿童肥胖率则高达15.3%,12-19岁也高升到15.5%。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往往更能吸引儿童的食欲,生活方式西方化,加之对肥胖严重性意识的欠缺,使得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也日益增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儿童肥胖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90年代开始出现超重、肥胖率迅速增加。1995年以来,伴随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儿童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成倍数增长,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面对这些数据,我们对于肥胖潜在危害的意识增长速度并未与其同步,这也是我国公共卫生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谓肥胖,是指在遗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在肥胖者体内发现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脂代谢也随之出现相应变化。
儿童少年肥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肥胖病因较为明确,如下丘脑或垂体的炎症、肿瘤等以及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内分泌疾病。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由于占据儿童肥胖的大多数比例,又不太受到家长和孩子的重视,因此在此方面的预防应更为关注。
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众多,可以大致分为遗传和环境两方面。肥胖一般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就是所谓的家族遗传性。肥胖相关的基因是由多种基因相互关联发生的,属于多基因遗传。也有学者发现小鼠ob基因产物可以维持各类成分的恒定,若缺乏则与肥胖的发生有关。但遗传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决定了个体的易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重饮食的摄入和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控制肥胖的发生。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肥胖发生,其中很多因素都属于环境因素,如饮食的摄入、饮食的习惯、体育锻炼、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现在儿童大多实行“以静代动”的生活模式,写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少做家务、使用机动代步工具等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多,导致体育锻炼等动态生活方式相对减少,是儿童少年肥胖的主要元凶。吃饭快、晚上食量大、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及煎炸食物的摄入、边吃饭边看电视等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容易导致肥胖的发生。此外,儿童肥胖也一定程度受到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具有肥胖的潜在危害意识,注重孩子的饮食,鼓励孩子运动。而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则愿意孩子多吃,误认为胖是孩子健康的表现。这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儿童肥胖的发生。
儿童肥胖对孩子身心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肥胖对于孩子的心理创伤并不比生理危害程度轻。肥胖儿童常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或讥讽以及各种有意无意的伤害,对自尊、自信、完整人格塑造,自我人格形成都有着不良的影响。青春期少年对身高体型等方面的敏感程度上升,肥胖使部分孩子十分苦恼,尤其此阶段的女生对体重十分关注,常因节食减肥而影响身体健康。也有少数因心理问题难以疏解,产生自杀想法或行为,这些都是由肥胖潜在引起的,而又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对于生理健康方面,儿童期肥胖若得不到及时关注及改善,约60%成年后仍发生肥胖。虽然肥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也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影响着今后生活的健康质量。
那么如何确定儿童是否肥胖,可以通过目测法大致判断儿童的肥胖程度,还可以通过更为准确的指标来判断,即体重指数(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该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分辨度。下表为我国7-18岁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
表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
年龄(岁) | 男生 | 女生 | ||
超重 | 肥胖 | 超重 | 肥胖 | |
7~ | 17.4 | 19.2 | 17.2 | 18.9 |
8~ | 18.1 | 20.3 | 18.1 | 19.9 |
9~ | 18.9 | 21.4 | 19.0 | 21.0 |
10~ | 19.6 | 22.5 | 20.0 | 22.1 |
11~ | 20.3 | 23.6 | 21.1 | 23.3 |
12~ | 21.0 | 24.7 | 21.9 | 24.5 |
13~ | 21.9 | 25.7 | 22.6 | 25.6 |
14~ | 22.6 | 26.4 | 23.0 | 26.3 |
15~ | 23.1 | 26.9 | 23.4 | 26.9 |
16~ | 23.5 | 27.4 | 23.7 | 27.4 |
17~ | 23.8 | 27.8 | 23.8 | 27.7 |
18 ~ | 24.0 | 28.0 | 24.0 | 28.0 |
肥胖的预防不应进行单纯的临床治疗,单纯的节食减肥更不可取。而应通过对饮食量化调整,使膳食结构合理,减少脂肪等摄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运动,通过坚持低强度、有节奏、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消耗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应接受心理疏导,解决心理问题等。综合以上方法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让自己的孩子无论身心还是健康方面都成为茁壮成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