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与国际传播视野下的政府新闻发布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2.2020  23:21

中宣部(国新办)对外新闻局副局长寿小丽致辞。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致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致辞。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发表主题演讲。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石刚发表主题演讲。(摄影:罗文玉)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20日电(魏子杭)中国经验与国际传播视野下的政府新闻发布学术研讨会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宣部、国家卫健委,以及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宣传部门负责人和政府新闻发言人,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约60人参加,共同探讨在国际环境与新媒体语境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制度、发言人制度和时代新发展,提高政府危机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

  研讨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承办。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寿小丽在会上表示,自今年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以来,截至12月18日,包括各省区市在内,全国共举办了1545场新闻发布会,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发布格局。其中举办发布会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市,其次是天津市、湖北省,均超过100场。

  寿小丽表示,新闻发布形式采取了诸多创新,比如,在武汉封城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应用5G技术,实现了在京医疗专家、在京外国记者与湖北武汉远程连线;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加入手语翻译等。在传播规模、传播效果等方面,形成了新闻发布史上的多项重要突破。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近期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了零星散发病例,相关省市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注重新闻发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已经召开了180余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数量和质量创造首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史上的第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顾晓园在致辞中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北二外专家学者聚焦国际国内疫情形势,高度关注抗疫国际合作,围绕北京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建言献策。

  顾晓园说:“此次举办中国经验与国际传播视野下的政府新闻发布学术研讨会,是希望邀请专家学者发挥专业优势,为国际传播视域下的新闻发布工作建言献策。

  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说:首都北京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史无前例,每一场都是考验。“我们紧跟形势,转变思路,创新打法,做到应发尽发,要发早发,该讲老讲,知无不言。实现了新闻发布跑在疫情前面,跑在舆情前面,跑在科普前面,跑在防护前面。

  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几乎每场都做到了“每有热点必有及时回应,每有疑问必有专家专业解答,每有传言必有及时澄清,每有谣言必有及时辟谣,每有涉疫违法行为曝光必有案件处理通报”。

  徐和建说:北京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实践中成功打造成五个平台,分别是北京防控政策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北京疫情防控群众工作的指挥平台、北京抗击疫情助力助势的作战平台、北京精准防控国际国内舆论的引导平台、新闻发布时代实践的发展平台。“这是北京防控新闻发布会时代实践的最新发展。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石刚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便以守牢首都护城河为己任,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权威发布、高频推送、广而告之、广为人知,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中,啃下了一块块难啃的骨头。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所所长刘笑盈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教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武广齐等专家学者,围绕“关于疫情中政府新闻发布的观察与思考”、“政府新闻发布的制度化建设与效果评估”等议题发表观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和主题演讲阶段,科研处长王成慧主持论坛发言阶段。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所所长刘笑盈教授表示,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真正实现了防疫抗疫和舆论引导双轮驱动,形成了发布品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教授表示,新闻发布工作最大目标有两个,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良好的情境。新闻发布机制的信任是靠制度建立起来的。以北京为例,迄今已累计召开了180余场新闻发布会、公开了8000多个信息点,为北京构建了善治的情境、良好治理的舆论环境。(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