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等6人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13.04.2015  12:19
  经过层层推荐评选,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第23批援非医疗队队员曹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第24批援非医疗队队长王振常,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马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院长冯传汉,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赵红心,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村委会计生专干李存珍等6名同志,荣获“2013-2014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这是市卫生计生系统历届荣获此奖人数最多的一次。  3月31日召开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对全市“2013-2014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两年一届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是经过各基层单位、各系统、各区县文明办层层推荐,由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和市人保局共同组织,由市委、市政府表彰的荣誉。

  2014年11月,根据首都文明办的部署,依据推荐条件,市卫生计生委在全系统各单位推荐的70名候选人基础上,从援非援藏、公共卫生、计生、医教研等作出重要贡献的候选人中予以推荐。

 

相关链接:

  曹广同志简要事迹

        2012年,曹广背负着首都医疗卫生系统的期望和家人的嘱托,与北京安贞医院其他18名队友一起,踏上了援助非洲的漫漫长路。在卫生条件差、传染病多、医疗技术水平极端落后的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曹广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和当地医生展开合作,拓展手术范围,开展新的手术项目,培训当地医生。不仅救治了大量当地患者,使2013年中几友好医院普外科的住院病人量同比增长190%,手术量增加130%,还大大提高了当地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为中几友好医院留下了永久的财富。在2013年医疗队员交替探亲期间,曹广迎难而上,主动接替了几内亚总统及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的保健工作,面对全新的任务,他不顾身体的疲惫,坚持白天手术、晚上学习,短时期内便胜任了这一项重要的外交任务,树立了中国医生的良好形象。2014年3月,几内亚爆发了埃博拉疫情。曹广接治了几内亚首都第一位感染者,并亲自为患者查体,随后,医院一同接诊患者的当地医务人员相继染病去世,他也因此被隔离了。面对死亡的威胁,曹广没有退却。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认真研究医院病毒感染者的病历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为其他队员和在几华侨提供借鉴和帮助。他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精神感染了全队,大家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最终圆满完成援非任务,获得了了几内亚患者、医务人员、在几华人华侨、中资机构以及大使馆经商处的一致好评,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曹广本人的事迹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

  王振常同志简要事迹

  王振常长期从事医学影像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头颈部影像学研究及应用为专业特长,经过多年努力,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眼耳鼻咽喉疾病CT和MR样本数据库,构筑了眼耳鼻咽喉疾病影像学诊断平台,创建了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评估体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提高我国头颈部影像诊断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1996年,他作为援藏医疗队队长,赴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执行援藏任务,悉心带教当地藏族放射医生,为当地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放射专业队伍,极大的提高了当地放射医学的诊疗水平。2013年底,他再次主动请缨,参加第24批援非医疗队,并担任医疗队队长。2014年年初,几内亚大面积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媒体频频传来多名外国医生护士在救治过程中感染该病毒导致死亡的消息。面对严峻形势,王振常丝毫没有退缩,他放下新婚不久的妻子,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期两年的援非征程。到达几内亚后积极投入到使馆人员、中资企业的防控埃博拉病毒的培训工作,为稳定在几内亚工作同胞的军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他带领全体医疗队员积极与中几医院医务人员紧密合作,为几内亚人民的健康作出应有贡献。

  马彦同志简要事迹

  马彦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以理论为先导,模范带头并组织职工学习党的理论、传统文化和形势政策,撰写的理论文章被《求是》杂志出版的书籍刊登;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公共卫生进老区”、“健康生活、真情提示”、“公共卫生一日体验”、“做文明有礼北京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服务百姓健康;以文化为底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仁爱精诚,协和担当”的疾控精神,并通过合唱比赛、巡回演讲等活动,内化为职工行为;以服务业务工作为落脚点,带领职工圆满完成奥运保障、抗震救灾、甲流、禽流感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多次在市卫生系统、全国疾控系统介绍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所在单位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冯传汉同志简要事迹

  近年来,冯传汉年事已高,但仍精力充沛,工作余暇读览书刊、笔耕不缀。82岁时他主编了《肩关节外科学》;84岁时他主持的“骨巨细胞瘤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87岁时协同徐万鹏主编了《骨科肿瘤学》;89岁时主编了《临床骨科学》和《中国现代骨科史料》;90岁时收集整理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成长发展的60年》;93岁时编著了《基础英语概要——英语读写指南》;95岁高龄时完成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及其相关基础知识”笔记约6万字,并且开始研读2000年以来新出版的医学教科书《基础病理学》、《基础及临床药学》,以了解现代医学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基础知识;99岁时写出数万字的《大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再教育和再认识》的读书札记。

  赵红心同志简要事迹

  赵红心是全国知名传染病专家,上世纪末转行从事艾滋病临床工作至今,15年的时间里,她坚守临床一线对艾滋病患者零歧视,接诊过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不下3000人,许多已经“被判死刑”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经过她的手,机会性感染的治愈率达到90%以上。她被患者誉为“最美艾滋病专家”。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艾滋病医疗专家,她曾一年7次深入艾滋病高发村,足迹遍及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和自治区。她参与制定的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和艾滋病行业诊断标准,为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提高基层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她根据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撰写了“基层医生艾滋病防治手册”;目前牵头负责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内的艾滋病科研项目6项,为了让基层医疗人员掌握艾滋病治疗知识,她多次到当地授课,曾因连续讲课16小时声音嘶哑。为维护首都的安定团结,她的病房还完成外埠到京上访的艾滋病患者的接待任务十余次。她曾先后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首都劳动奖章”、“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等多项荣誉,在第十五届“贝利•马丁”奖颁奖仪式上,她获得艾滋病防治突出贡献奖,仪式当场,她将获得的1万英镑奖金捐献给了艾滋病关怀组织——红丝带之家。

  李存珍同志简要事迹

  作为一名在计划生育战线上工作34年的基层计生工作者,她在朝阳区乃至北京市计生工作者中创下了“三个最”,即来自最基层、从事计生工作时间最长、年龄最大。她几十年如一日,把优质服务贯穿于计划生育的全过程,用优质服务暖人心;用优质服务赢民意;用优质服务解难题,不断地开拓创新、认真地按照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精益求精地做好高品质的计生工作。工作之余还要照顾那因脑炎后遗症而重度一级智力残疾的儿子,她克服了家庭困难始终工作在计划生育第一线上,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做高素质的计生工作者,做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