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发布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杜燕 杨静怡)京津冀三地1日发布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涉及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老年护理,将于7月1日实施。今后,三地还将围绕环境治理、产业对接和交通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探索制定更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1日,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同组织制定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其中,《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考虑到交通及交通信息化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全发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京津冀三地ETC系统联网的覆盖率已达到96%,远高于全国水平。新标准的出台将提高京津冀区域ETC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行成功率,同时新增远程监控功能、网络监控功能等,提高系统对外地标签的兼容性,改善用户体验。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孟桥告诉记者,这一标准在未来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高速公路,一些大型停车场的信息化技术也在探索、建设、推行中,以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今后办理ETC卡的用户在京津冀两市一省之间通行、停车将更加便捷、安全。
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对接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重点区域,民生民计同样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则是考虑到三地同样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制定实施的。
《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对临床老年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跌倒、坠床、烫伤、压疮、误吸、窒息和管路滑脱等风险提出较为系统、完善、可行的防控要求,适用于京津冀医疗机构的防控工作。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彦梅表示,该标准2009年开始编制,一些数据是通过调研2895例老人的生存状况得出,填补了护理防控的空白。
北京护理学会秘书长李春燕称,标准的出台将完善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控制老年人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年人护理安全。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杨振林认为,这次发布的两个地方标准只是个开始。“三地协同发展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包括在交通、环保、产业对接以及民生民计领域。”(完)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