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2014学术前沿论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首都治理体系建设”举行

15.11.2014  17:50


  11月15日,“2014北京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主题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首都治理体系建设”,并首次聚焦“大城市治理问题”。

  论坛邀请了哲学、法律、经济、传媒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力求从多学科、多角度探讨首都在实现城市战略定位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解决策略,试图通过提供多元的智力支持,共建和谐首都,实现中国梦。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凯,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北京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梁立新,及30多个学会的代表出席会议。

  党委书记刘川生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是研讨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盛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作为首都,北京理应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社会主义:花开东方任重道远

    “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张曙光教授从康有为的《大同书》说起,在勾勒康有为“救苦救难,救国救民”的理想中,阐释了《大同书》所追寻的“人类公理”的理想社会,正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大同理想及传统价值观的深刻体现,实际上它既有中国社会理想特色,又有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世界。张曙光教授深刻分析了选择社会主义导致的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张力;阐明了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对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的特殊意义;重新思考了社会主义的真谛在于:从帝制到共和国、从农业经济到市场经济及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张曙光教授强调:整个社会的粘合剂与纽带是“宪法与核心价值观”,然而从从文本到文明的生活习惯,尚须几代人的努力,可谓是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

   法治城市:要有维护和谐价值的证据规则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保生提出书本上的法律完善固然重要,但行动上的法律执行正确更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他从证据法的四个价值支柱谈起,阐明了证据规则在维护和谐价值方面的重要性。证据法必须坚持准确,因为准确认定事实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必须坚持公正,因为公正是证据制度的首要价值;必须坚持和谐,求真、求善;必须坚持效率,因为是用纳税人的钱提供诉讼补贴,要保证富人和穷人在诉讼中的平等对抗地位。张保生以专业的角度,介绍了不能用以证明过错或责任的证据,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由浅入深的阐明了证据规则在法治城市、法治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城市与人:全球化下的杂合与传统

  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方维规教授以《时代,杂合,传统》为题,站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了现代世界与城市的产生以及现代人在城市中的命运,并在深度解读马尔库塞思想的基础上,重申了《单向度的人》中的重要观点:现代社会分工令人形成了单向度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最后,方维规教授讲述了全球化让地球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杂合状。那么,“一味强调越界、杂合的价值观,强调包容、共存的认同意识,不仅存在着继续遮蔽认同的真实语境及其政治和经济背景,遮蔽社会和经济差距及不平等的危险。问题还在于,它不能解释传统的认同意识为何比杂合观念更为坚实、更有抵抗力。”——这意味着,杂合与传统的关系变得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首都治理:面对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胡智峰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刘戒骄分别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进行了主题报告。

  在胡智峰教授《提升首都影视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他指出,首都影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城市精神、城市形象、城市实力及城市潜力来说意义重大,并从战略与策略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刘戒骄主任报告的主题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要融入现代理念》。他指出,基础设施是指为产业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这一看似平常的定义却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世界性难题。而难点主要指的是:既不能离开市场机制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寻求有效的建设和运营。为此城市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具备质量理念、人本理念及服务理念,如此才能构建和谐城市。

  学术前沿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自2001 年创办以来,论坛以“立足学术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民生国是,探讨发展思路”为宗旨,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学术资源为依托,先后围绕“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中国梦”四大主题举办主论坛14场和分论坛319场,编辑出版《学术前沿论丛》14套,已经成为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学术品牌,成为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集中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的年度盛会。2014年,除了主论坛外,同时还有12场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陆续举行。

 

 


(社会科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