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院成立首个“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

12.06.2020  05:41




近日,北京市三中院首个“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在朝阳区东湖街道望京西园社区正式揭牌成立。据悉,该“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脱胎于抗疫期间北京市三中院下沉干警打造的“法官工作室”。

当天,北京三中院机关党委还与朝阳区东湖街道工委签订了《“手拉手”结对协议书》,通过建立党建互动、法律服务、下沉延伸、文化共享等“手拉手”结对协作机制,探索法院与社区共建共享的新机制,推动“手拉手”结对行动常态化、长效化。

响应号召下沉社区 建言献策化解难题

今年 2 月份,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北京市三中院先后选派了20 名党员干警下沉社区,与基层同志们携手并肩,共同战斗在基层联防联控的抗疫第一线。其中,有5位干警下沉到东湖街道望京西园社区。

望京西园社区位于东湖街道,是老旧小区,居民楼有 42 栋,六层无电梯楼房多达 24 栋,5776 户,常住人口 1.3 万余人,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体会到一些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难题。”虽然下沉期间张印龙法官以肉眼可见速度被晒黑,但是这段特殊经历,让包括他在内的下沉社区干警难以忘却。

人流管理、隔离人员管理、物资配送、数据搜集......大量繁琐的基础工作之余,北京三中院下沉法官还结合社区基层治理的现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立了“法官工作室”,开展社区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谈到服务社区,法官助理雷江海印象较深的是望京西园社区在“法官工作室”的建议下于2020年3月初发出了《货架物品丢失通告》,当时小区快递货架不时发生快递丢失现象,让快递员和居民都感到无奈和担心,“设立货架原本是疫情期间一件让大家都便利的事,没想到却有人打起了歪主意,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让大家了解相关行为的法律后果,我们就拟写了通告,后来这类问题明显有所减少。”除此之外,为规范配送行为,“法官工作室”还编写了《给居家观察人员配送物品注意事项》,对防疫用具穿戴、物资配送流程、配送快递方式、文明用语等进行了规定。

积极发挥专业特长 认真调处社区纠纷

上次下小雨,我家的阳台就有水印,给你们物业报修,到现在也没有人管?”“你家不交物业费,让我们怎么管。”居民王某和物业公司经理在望京西园社区党委书记韩霞的办公室里争执不下互不相让。王某此前还多次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情况。当天,韩书记请来张印龙法官和禹海波一起开展调解工作,两位下沉干警认真听取双方的争议焦点后,利用自己的丰富专业知识和审理此类案件的经验,耐心地做双方调解工作,“按照《物业管理法》和相关规定,你们物业公司应该尽到维修责任;居民也要按照物业合同按时缴费。”经过张印龙、禹海波的调解,逐渐打开了双方的“心结”。

这不是“法官工作室”的干警第一次调处社区纠纷,今年4月初,一幼儿舞蹈培训机构找到社区,“不让我们幼儿舞蹈培训班复工,我们就要求房主减房租,你们社区要给我们出具不可抗力的证明。”面对当事人的这个诉求,“法官工作室”的干警们进行了耐心回答,“法律对于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有明确的规定,不是通过社区开证明来确认的。如果你们的培训班因疫情不能复工,可先与房东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经过解答,该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明白,并向法官们道了谢。

望京西园社区书记韩霞对三中院干警的调解工作给予了肯定,“三中院下沉法官利用自己法学专长,多次参与调解居民和物业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社区和居民的广泛好评!

提到下沉期间的调解经历,法官助理禹海波道出了自己的感悟,“这次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深入社区这么长时间,切身体会到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面对社区邻里、物业等各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纠纷,相比与进入到诉讼阶段的同类案子,这是第一现场,如果我们把纠纷解决在源头,可以有效的解决好矛盾,促进社区和谐,也能让法官们更有精力办其他案子。

搭建社区普法讲堂 开展社区治理调研

对小区(村)采取封闭管理有什么法律依据吗?”“公民是否有义务配合小区(村)进行封闭管理呢?”“居(村)民委员会有权实施小区(村)封闭管理吗?”“违反小区(村)进行封闭管理有什么法律后果呢?”疫情防控期间,居民长时间“”在家中,网购快递需求剧增,“饿了么”“家乐福”“美团”“多点”等运送的快件都要送进小区里,有的还需要直接送餐到居民家里,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居民、快递员和进出小区人员,不配合门岗值守查验的事时有发生,甚至个别快递员冲撞值守人员,为此 “法官工作室”干警撰写的《抗“疫”法律知识小问答》。

此外,“法官工作室”还通过现场授课和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与朝阳区东湖街道就《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联合开展了普法讲堂。张印龙法官以《从法律视角看社区现代化治理的结构性改革》为题,为东湖街道8个社区的党委书记、物业负责人以及相关社区工作者等160人进行了专题普法培训。“参与到社区普法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正好趁着新条例的施行给大家讲解一下相关规定,希望能从源头做好物业纠纷的普法工作,尽量减少纠纷的产生,也算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张印龙法官表达了自己对普法活动的认识。

针对社区治理,“法官工作室”的干警们也下了不少功夫进行思考,禹海波专门撰写了《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研究》,他还同张印龙法官一道撰写了《完善社区信任机制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等文章,这其中,《人民法院参与城市社区诉源治理的路径完善》专门以社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为切入点,对居民诉求及社区处理机制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立足于社区诉源治理,从优势互补、多元交流等方面探讨了法院与社区共建“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的可行性。

依托诉源治理平台 深入参与社区治理

对于北京市三中院下沉干警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表现,朝阳区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倪东新给出了好评,“市三中院下沉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法律专业特长,在社区成立了‘法官工作室’,通过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社区调解,为社区排忧解难,助力社区基层治理,与社区结下了深厚情谊。”同时,他也强调了社区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是社会矛盾的高发地、聚集地和发源地,也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北京市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美欣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要求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北京三中院作为东湖街道属地的国家司法机关,也有责任、有义务继续为街道和社区的各项工作做好配套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朝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谷昆鹏认为,这正是对探索多元治理新格局的一次生动而有意义的尝试,他表示“现阶段的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的治理,党委、政府、法院、社区、群众等都是主体,需要各种主体凝聚在一起发挥作用。通过‘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和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法院能为街道和社区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支持与服务,街道和社区也能给法院提供一片发挥能力热土、机会和场所。

北京市委政法委基层治理处处长陈冲在交流时表示,“在社区开展诉源治理是坚持传统‘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是普法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是展现责任担当、体现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法院与社区对接将奏响社会稳定的‘和谐曲’。

据悉,北京市三中院将借助该“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持续推进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通过建立服务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协助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动员青年干警充实社区工作力量等方式,为辖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法律服务。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精准对接、精细服务,打造精品工作室,形成“社区诉源治理”示范品牌,发挥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在三中院周边及众多辖区打造更多的“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以更加全面深入地服务和推动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发展。

  责任编辑:梅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