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绿色农业短期交流项目结束

26.06.2019  16:56

本网讯 6月24日,中国农业大学中荷绿色农业短期交流团结束了对本次项目最后一站羊角村的考察,乘班机返回中国,“中荷农业绿色发展交叉创新型后备人才交流项目”圆满结束。本次项目由研究生院和绿色发展研究院共同统筹,组织选拔师生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活动,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项目”下属的短期项目之一。

本次交流旨在通过学习农业绿色发展的四个关键领域(绿色作物种植、绿色种养一体化、绿色产品与产业和绿色生态环境)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开展创新型研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紧缺型、复合型一流人才。

交流团于荷兰时间6月14日凌晨5点抵达阿姆斯特丹,由于本次的行程时间紧、任务重,全团师生一下飞机就将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本次项目重点从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专业技术交流和大学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入手,为参加项目的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交流培养机会。

在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方面,参加的全体师生聆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其中张福锁院士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报告尤为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各位专家的报告,各位同学认识到了农业绿色发展包括了农业技术改进、农业可持续性循环、学科交叉创新、产业落地发展等多个目标和组成部分,因此不能仅仅学习自己领域的一点知识,更要博学多才,使逻辑思维知识框架更加系统化、全面化。

  在专业技术交流方面,交流团全体师生对瓦赫宁根大学及其周边的农业研究基地、农业企业以及保护区进行了全面调研,包括RANDWIJK果园、瓦赫宁根大田试验地、瓦赫宁根大学phenomea(食品科技研究中心)、荷兰阿尔梅勒科技应用大学实验基地、荷兰维登国家公园、Giethoorn农场和羊角村等。同时学生们还参加了第16届土壤与职务分析的国际研讨会(ISSPA),在会议上聆听了全世界多国专家学者对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土壤互作知识与科技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增长及多样化进程中食品需求等问题的报告,并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大学培养模式方面,全体参加项目的师生都认真了解并学习了瓦赫宁根大学“政府、学校、企业”三者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这一模式所展现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表示深刻赞同。同时,在ISSPA会议的实地学习项目中,师生们了解到了应用型大学科研项目以解决农户的实际问题,直接与农户合作点对点精准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这为大家在未来的研究和学习生涯中如何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除去本次交流的三大主攻方向以外,项目本身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国际化项目合作能力。在行程的尾声,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项目大家收获颇丰,要努力把本次项目中所学和所见的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学习中的灵感和素材,积极吸取荷兰绿色农业的优秀经验,为实现农业绿色大发展这一理念而不懈奋斗。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项目”是学校为鼓励研究生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交流学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宽国际视野而设立的重点项目。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农业发展领导力的高层次人才,学校自2019年起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项目”,选派优秀在读研究生赴境外(含港澳台)进行短期和中长期交流与学习。项目启动至今,涉及研究生361人,经费近1200万元。(研究生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