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打造“一城三街”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将辐射带动三地的科技进步。而中关村无疑又是北京创新驱动的一台核心“发动机”。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走进中关村,听管理者和创业者们共同讲述“一城三街”的发展蓝图。
以“大上地”地区为核心打造中关村软件城,发展适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发展科技服务业。这就是在中关村核心区打造的“一城三街”。
中关村软件城
软件城建设半年投入14亿
据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城三街”中的“城”,即中关村软件城,以上地地区为核心,规划总面积31.3平方公里。软件城前身是中关村软件园,2.6平方公里的地界里聚集了277家软件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每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466亿元。与惊人的产出相对应,中关村软件园每万元GDP的能耗仅为0.0087吨标准煤,是北京市平均值的1.5%。
来自中关村软件城(大上地)开发建设指挥部的消息,大上地开发建设项目今年1至6月累计完成投资140206万元。其中: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81万元;环境整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0万元;园区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1989万元;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20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比例61.29%;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633万元。根据开发建设计划及前期手续实际办理情况,大部分项目将在下半年开工建设。
知识产权一条街
知识产权为企业保驾护航
中国企业的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有知识产权来保驾护航。既要防止被侵权,又要避免侵权。
据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将以学院路为纵轴,在南起北京邮电大学、北至北京科技大学的两侧区域,以知春路沿线为横轴,向中关村西区延伸,聚集起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资产评估、专利咨询机构、知识产权商用化机构等,建设标准检测认证、国际技术转移功能区,促进各类资源在知识产权服务链条上流通并形成“聚变效应”。
目前,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作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政府服务部门集中入驻的主要空间载体,已经入驻了2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代办处、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多家相关服务部门。目前,海淀区各类知识产权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总数达600余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124家,约占全市的46%,占全国的12%。
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
打造多种创新创业孵化器
喝一杯咖啡,就可能谈成一个创业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街的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中关村创业大街,到处都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谈论着自己的创业方案。他们绘就创业蓝图的地方不是高大上的写字楼,而是温馨惬意的咖啡厅。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街区内,以车库咖啡、3W咖啡、36kr、天使汇等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引领着国内孵化器创新发展,形成了“创业投资+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培训”、“创业媒体+投融资平台”以及“创业投资众筹平台”等众多孵化服务新模式。目前街区孵化创业企业近600家,其中350余家获得投融资,融资总额近17.5亿元,每家平均500万元;创业企业国际化特征凸显,孵化创业企业中有92家来自美国硅谷等海外归国创业。街区及各入驻机构举办各类大型创业活动近858场,吸引创业者接近90000人次,形成了良好的街区创业文化和氛围。
科技金融一条街
科技金融解决融资难题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驱动。如果说创业大街解决的是创业团队的孵化问题,那么“科技金融一条街”解决的则是企业成长中的融资难题。
在中关村PE大厦、中关村金融大厦、互联网金融中心等科技金融机构聚集的一条街基础上,中关村核心区加快了中关村e世界的业态调整,并挖掘整合海淀区西直门外、玉渊潭地区的存量楼宇、土地资源,拓展适于金融机构集聚的新空间。
科技金融街位于中关村西区,以海淀中街为纵轴线,丹棱街为横轴线,北起北四环,南到海淀南路,东至中关村大街,西临苏州街。截至2014年底,中关村科技金融街区聚集金融机构达到396家,较上年年底增加48家,增长14%。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关村科技金融街建设过程中,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入高端科技金融机构,中关村科技金融街已推出中关村金融大厦、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大厦等科技金融聚集载体。(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王歧丰)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