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郝立新:坚持理论自信 推进理论创新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创新的实践催生创新的理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自信,在总结创新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取得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双丰收。中国共产党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正在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如何正确把握时代,坚持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在理论创新之途上继续前行,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要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既是对我们党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我们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的期待。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概括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题和总体轮廓,指明了在历史发展新阶段上理论创新的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坚持以理论自信为精神动力推进理论创新
理论自信来自于理论自觉,来自于对实践的尊重和对科学的崇敬。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其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我们党的理论自信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因为这一理论的真理性是被社会实践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所证明的,而且坚持用这一理论为指导是我们党不断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工作,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形势,形成战略思维,作出科学判断。新阶段新形势仍然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仍然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中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坚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理论创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五年的时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渐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是立足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阐明中国道路的中国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实现人民幸福为价值取向,以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精神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理念,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的时代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阶段和最新成果。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分析了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从而推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续写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创新又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既是党中央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三、坚持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和以实践发展为基础推进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民族现代化进程相交织的时代,是社会急剧变革和矛盾错综复杂相并存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与严峻考验相伴随的时代,是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或呼声,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契机。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的就是理论与时代的同步以及理论对时代的引领。时代不是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阶段性特点。时代的迅速变化要求我们的观念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是消极被动的迁就性的变化,而是积极把握或适应时代本质或基本特征的变化。理论创新要同增强时代感结合起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总结好中国实践的经验、回答好中国实践的问题、解读好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本身就是理论创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大发展理念,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无一不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面向未来,必须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善于总结和概括鲜活的实践经验,善于回答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不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在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四、坚持以宽广视野和长远眼光推进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科学方法。如何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站得高、看得宽、想得远?怎样才能具备宽广视野和长远眼光?除了前面提到的要立足时代和实践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一是强调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二是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三是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些重要论述简明透彻,语重心长。
当前,我们要充分和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聚焦并射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的”。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整体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等,坚持历史地、具体地、立体地、比较地、全方位地看问题、看中国、看世界。当今时代,现代化进程与历史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从现代与传统、民族与世界的相互联系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和世界发展的浩荡大势中认清中国道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上寻求破解新难题的路径和造福于人民的新举措;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继续提供中国理论、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原文刊载于2017年07月30日天天快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