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汪亭友:在新的征程上扬帆起航

13.08.2017  06:32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至2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宣传“7·26”讲话的浪潮。讲话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与其内容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有关。十九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翘首以盼的一件盛事。讲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十九大做好思想、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回应社会关切和民众期待。新华社播发的新闻通稿全文不到4000字,是讲话精神提纲挈领的概述,但其内涵丰富,释放出不少重要信息,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明确了此次大会召开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都要明确它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也不例外。总书记用“决胜阶段”“关键时期”“行动纲领”“三个事关”简明扼要地给以了说明。他指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决胜阶段”是指十九大到2020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3年,是决定胜负成败的“收官期”,尤为紧要。“关键时期”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点,我们不仅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今后五年的发展需要大会做出总体谋划,今后30年的发展也需要大会给出前瞻性的谋划。从这个方面看,十九大的意义十分重大。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和“三个事关”来进行描述,恰如其分。

二是指出此次大会“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相对过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集中表述,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十九大要明确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是新的表述。当然,这些表述不是全新的命题,十八大以来包括此前我们党都有过明确论述,而且内涵也是清晰的,但集中提到党代表大会的高度尚属首次。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表大会强调并坚持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的壮阔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开创并不断加以发展的伟大成果,需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使命,实现既定目标和任务,习近平在十八大以后谈论的较多。2014年3月9日,他在参见安徽代表团时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有一个怎样的精神状态十分重要。”总书记在描述精神状态时,用得最多的是“奋发有为”这个词,还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等表述。十九大对全党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会不会提出新的要求,做出更全面的概括,我们拭目以待。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而且从成立起就开始担负的历史使命。

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也是总书记不断加以明确和强调的。具体讲,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三是系统总结并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的5年工作及成就。总书记认为,这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总书记还从九个方面,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成就。

四是提出要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认为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能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能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总书记还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指出,一方面“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另一方面,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怎么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书记指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等方面进行思考。

笔者以为,总书记对我国国情的判断是科学的、清醒的,也是一贯的。在对我国国情的基本判断上,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各个领域的建设飞速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产生了骄傲自满、盲目自大的情绪,从而忽视、弱化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甚至不切实际地希望中国的社会主义早点进入更高阶段;一是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凝固化,以为是一成不变的,从而忽视、弱化对初级阶段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初级阶段有100年,这100年尽管总体上还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表现,需要科学地加以总结,以利更好地前进。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方面都是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概括。

五是提出“四个伟大”的任务,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强调实现“四个伟大”,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还强调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号召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7·26”讲话,科学分析了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系统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的5年工作及成就,明确提出了“四个伟大”的战略任务,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讲话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凝聚社会共识,满怀信心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也为开好党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理上网来•热点解析】汪亭友:在新的征程上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