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阳”了怎么办?专家详解抗阳与抗癌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20日电 面对传播速度极快、令人“防不胜防”的奥密克戎毒株,肺癌患者究竟该如何应对?一旦感染,新冠治疗与抗肿瘤治疗如何平衡?早期肺癌诊疗还有哪些创新进展?如何提升早期肺癌治愈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杨帆教授接受采访并进行了相关解答。
平衡抗“阳”与抗癌
肺癌是中国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82.8万,患病人群广泛。同时,由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治疗导致全身免疫抑制状态,肺癌患者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感染,且预后更差。
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杨帆建议早期肺癌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即便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也不例外。对于较晚期的肺癌患者来说,疫苗也不是禁忌症,但他们相对于普通人群更脆弱。万一有感染,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
如果肺癌患者不幸感染新冠该如何办?杨帆表示,患者不要过度紧张。肺癌治疗并非时刻都在进行。化疗周期通常是四个周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疗程相对更长,但不会与新冠治疗有太多冲突,患者应该谨遵专业医师意见,主动积极地进行抗肿瘤治疗。
早期诊疗迎重大突破
早期肺癌诊疗的创新进展是患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杨帆表示,近年来早期肺癌的诊疗迎来了许多重大突破,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而言,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切除治愈的几率比较大,因此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
不少患者错误地认为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就等于根治了肺癌,杨帆对此予以纠正。他表示,有相当比例的早期肺癌患者,诊断时存在微小的远处转移灶,但受限于现有手段无法发现,因此手术切除病灶后仍会复发。
数据统计,近30%-40%诊断为早期肺癌的患者在五年内经历了复发,同时约有20%-30%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肿瘤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等,其中脑转移的后续治疗策略非常棘手。“对于IB-IIIA期的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建议采用辅助治疗,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从而实现进一步延长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杨帆说道。
辅助靶向治疗提高治愈率
在术后进行药物或其他形式治疗以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统称为辅助治疗。目前,肺癌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通常来说,早期肺癌术后一般都会采取辅助化疗手段,但患者5年生存率仅提高5%,且存在复发性高、依从性差以及脑转移等问题。幸运的是,更精准、高效、低毒的辅助靶向治疗为早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杨帆表示,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可以大大延长早期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患者可以在病情不复发的情况下,拥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目前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已经从针对一个靶点的治疗扩展到更多的靶点治疗、从一种药物扩展到更多药物,并且从一代药物发展到第三代药物,这种治疗模式也在全世界多个国家获批。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半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有EGFR基因突变,目前,EGFR靶向药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杨帆建议,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尽早使用辅助靶向治疗,降低复发率,有望提高治愈率。
杨帆提醒广大患者,规范化诊疗是得到最佳治疗的最好手段。肺癌患者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配合,切勿自主停药或换药,更不能因为恐慌而延误抗肿瘤治疗。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治疗,肺癌患者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受益。
此外,不少普通市民关心新冠感染后出现“白肺”,会不会增加患肺癌的几率,杨帆指出,新冠肺炎感染后的白肺和肺癌不同,肺癌是由于污染、遗传或其他原因积累了很多年造成的,所以不是得了新冠就一定会得肺癌,也不是得了白肺就一定会得肺癌。(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