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刊文重点推介北京检察机关实行职能分离机构分设,组建专门监督机构強化检察监督

06.06.2017  11:20

          “全面运行新的办案模式,全面建立新的司法责任体系,全面实行人员分类管理,率先在全国完成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薪酬制度改革。”5月25日,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向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各项改革紧扣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律监督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如何破题?怎样探索?北京市检察院向该市人大常委会展示了近年来的努力和成绩。

            据敬大力介绍,北京检察机关将深化改革作为完善检察监督的必由之路,将加强和改进检察监督作为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统筹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和诉讼制度改革,积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三方面改革的叠加聚合效应。

            取消“三级审批”办案机制四个清单明确检察官权责

            北京市检察院设立基本办案组、组合或协同办案、专案组三种办案组织形式,取消“三级审批”办案机制,按照“抓两大放两小”的授权原则,将一般案件的处理决定权以及所有案件的事务性工作决定权授予检察官行使,将重大案件和可能影响其他执行司法机关判决、裁定、决定的案件保留给检察长决定,同步优化办案审批审核、指挥指令,建立案件分级分派和变更调整机制,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和责任主体地位,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

            敬大力介绍说,目前市院、分院约60%的案件由检察官依法独立决定,区检察院约80%的案件由检察官依法独立决定,月均审结案件同比上升40%,办案质效明显提升。

            为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用权不任性”,北京市检察院首创检察官权限清单、履职清单、亲历清单、追责清单等“四个清单”,分别明确检察官的办案职权、岗位标准、亲历事项和责任范围,厘清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的职责,督促检察官在依法办案同时,全面履行风险防控、综合治理、违法预防等延伸职责,防止机械执法、就案办案。

            在诸多改革项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最关注的还是如何落实人财物统管问题。敬大力说,北京市检察院协调推进职业保障和财物统管改革,率先在全国完成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成为全面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的8个省(市)之一。在今年3月北京市政法委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检察人员对改革整体满意度达到97.3%。

            敬大力说,2017年以来,北京市各区检察院均成为市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预算审批经费同比大幅长。

            专业化办案机构适应首都特色完善检察监督线索管理机制
  
            北京市检察院立足首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重、金融和知识产权类新型案件多等实际,在市院和部分分院、区院设立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检察部、经济犯罪检察部、网络和电信犯罪检察部等专业化检察部门,打造高、精、尖专业化办案团队。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理“e租宝”“华融普银”“聚智堂”等一批重大敏感案件。

            针对重办案轻监督、检察监督职能弱化等问题,北京市检察院将过去分散在批捕、公诉等诉讼部门的监督职能进行剥离,重新整合。在北京市检察机关统一成立了侦查监督部、刑事审判监督部、刑事执行检察部、民事检察部、行政检察部等。为着力解决群众投诉难、检察监督线索发现难等问题,北京市检察院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渠道,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检察监督线索受理机制,畅通当事人、律师、人民群众的投诉渠道,实行检察监督线索集中受理、分流办理和结果反馈全部留痕。

            同时,北京市检察院还积极推进检察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检察监督职能适当分离、机构分设带来的新要求。

            敬大力介绍说,北京市检察机关推动检察监督由办事模式向办案与办事相结合模式转变,制定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实施细则,出台死刑案件和缓刑、减刑、假释等案件监督工作规范,着力提升检察监督工作规范化水平,保证了监督质量。

            据了解,北京市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撤案数同比上升71%和31%,提出刑事抗诉、民事和行政抗诉案件同比上升281%和17%。
 
            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全面提升司改成效和质效

            通过对北京市三级检察机关的视察调研,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认为,北京市检察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准确把握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重点。主动适应改革给检察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调整工作格局,增强监督力量,推进检察监督专业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同时,与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相比,北京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有些检察官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落实司法责任制和人员分类关配套制度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新增检察监督职能落实不到位,相应体制机制不健全;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仍需大力推进等。

            针对上述意见,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北京市检察机关要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不断提升检察监督工作实效。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授权与监督制约的关系,既要坚持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做实检察官的权力,又要加强监督制约,保证检察官依法公正行使检察权。要进一步明晰检察官权力清单、亲历清单,着力构建具有检察特色的司法责任体系和检察权运行方式。要继续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办案一线,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要健全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要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等工作,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均衡发展,落地见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