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颖: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06.05.2020  19:50

本网讯 【编者按】 全球疫情形势持续严峻,在海外学习交流的农大学子们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学校、老师、同学和家人最大的牵挂,面对疫情,他们现在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如何?他们又是如何应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唐佳颖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17级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留学基金委“2019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于2019年10月8日派出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质量与设计组攻读博士学位。

今年除夕,我在德国跨年。该过年了,但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却并没有感到多少年味。亲朋好友不在身边,国内疫情又日渐严重。我十分担心身在国内的家人朋友们,除了发语音转发官方文章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外,就只能不断刷新微博来查看最新消息。除了干着急,我却也别无他法。新年第一天,我赶紧前往药店购买口罩。店员告诉我,我并不是当天第一个来询问口罩的人,在我之前已经有十几个人了。一只FFP3口罩竟然价格高达17欧,一次性医用口罩也需要1欧1只。当时我只买了一只FFP3(后来后悔万分为什么自己当时不多买一点,因为再后来口罩一只难求,价格飙升)。1月26日,我坐上了回荷兰的火车,戴着那只昂贵的FFP3口罩,一路上只有我戴着口罩,大家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但好歹安全回到了家。

2月8日,欧洲疫情越来越严重,在欧洲的华人人人自危,忧心忡忡,出门纷纷戴上了口罩。我作为瓦赫宁根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下称学联)的一员,全程参与了与学校、政府方面的沟通,采访了校长和学校发言人,以及瓦赫宁根市市长,同时邀请他们录制了“为武汉加油”的视频。除了中国学生学者群体,我们也收到了瓦赫宁根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与鼓励。我们将这些内容剪辑在一起,制作了一则视频,并推送到瓦赫宁根学联的微信公众号以及Facebook等社交平台。该视频获得了瓦大学子的一致好评。

2月27日,作为“天命区”的荷兰出现了第一例确诊病例,我眼睁睁看着确诊人数一点点攀升,但还好,我所在的瓦赫宁根还是个安全的城市。

3月5日,学校官方发布邮件通知一名瓦大博士被检测出呈阳性,得知此消息后,我们组里的许多中国学生第一时间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赶紧回了家,屯各种食物和防疫物资。在这时,消毒液、酒精、口罩和手套等物资还有库存。由于只有一只FFP3口罩,我和一位同事拼单,在网上下单购买口罩,而此时一次性外科口罩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一盒50个80欧,我俩一人分了25个。

3月7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一个团队设计了一组用于口罩的贴纸(带有比如“keep calm”和“stay cool”等等标语),这些贴纸可以贴在口罩外面,作为化解警惕和尴尬的突破口。得知此举后,3月13日,我们学联也积极开展活动,在联系该团队进行授权以后,打印了这些贴纸并分别贴在教学楼和附近学生宿舍的海报贴板上,让大家自行取用,并做成推文转发到各个中国学生学者微信群里,该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3月13日,瓦赫宁根大学官方宣布防疫策略,要求学生及员工们在家学习和工作,开展线上授课以及办公。于是大家都开启了宅家生活。瓦大的中国学子对荷兰疫情十分关注,在微信群里分享各种疫情相关信息,转发公众号文章以及RIVM的官方确诊消息。而其中除了对“疫情现状和荷兰政府的防疫措施”的关注以外,还有很多人表达了对于防疫物资的迫切需求。

3月25日,从全荷学联传来了好消息,大使馆、在荷中资企业协会以及华为、中国建设银行筹集了约8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将免费发放给中国留荷学者。于是学联作为瓦赫宁根地区的负责人,承担起了为瓦大学子发放口罩的任务(附图)。

3月28日,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开车将口罩运送到我们手中,我们快速安排负责人,组建了不同宿舍楼的口罩分发微信群,核实领取者身份,并进行了高效无接触的口罩配送。我的任务是对我所在的宿舍楼进行口罩分发,在此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感谢和水果等小礼物,虽然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很有成就感。

 

就在一周前,第二批的“健康包”来了。这是一次由中国外交部、驻荷使馆统一部署筹措,由全荷学联负责后期发放的活动。“健康包”内含口罩、消毒湿巾、预防药品、《预防新冠肺炎防护知识问答》等防疫物资。这次配送由荷兰顺丰快递负责,而在我敲下这一行字时,我正等待着防疫物资的到来。感谢祖国心系此刻身在海外的我们,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十分地骄傲和自豪!

我已渐渐适应了居家办公的日子,我只能默默祈祷疫情能够尽快过去,我们能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我相信,这样的日子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