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医院急诊搬家工作顺利完成 首日接诊运行平稳

21.06.2016  04:22

  为进一步改善急诊医疗环境,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北京友谊医院于2016年6月起对急诊进行改造,相关工作自4月中旬已经启动。按照《急诊一层改造期间腾挪工作方案》的整体部署,6月15日,急诊一层搬家工作顺利完成,28位留观患者和大部分急诊设备妥善转运至门诊二层急诊临时新址(原门诊治疗室)。6月16日,急诊运行平稳,截至下午5时,共接诊患者230人。

  6月15日一早,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辛有清和副院长王振常来到急诊一层,对急诊搬家工作再次给予指导。辛有清书记充分肯定了各部门在急诊搬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对留观患者的安全高效疏解,并强调务必要注意细节,保证重症患者的医疗安全。早8点,在王振常副院长的统一指挥下,急诊一层搬家工作正式开始。门诊部、医务处、护理部、信息中心、后勤管理中心、国天物业、西药剂科、医工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也早早来到急诊,协助进行搬家工作。

  护理部安排了全部8名实习护士协助搬家。后勤管理中心协调国天物业派出了强有力的搬家团队,并安排了急诊搬家专用电梯。信息中心的工程师现场调试叫号系统。急诊科主任王国兴、党支部书记孙雪莲、科护士长周建萍和急诊科医护人员及急诊神经内科医生、外科住院总医师各司其职,平稳有序地腾挪设备、转运病人。每一位病人转运前,都由急诊医生认真核查各项身体指标,安排医生和护士携带监护仪器陪同转运。在二层急诊新址门口,急诊医生从容有序地接收转运来的患者,保证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截止中午11点50分,28位留观患者顺利完成转运,其中包括13位重症患者。在搬家期间,急诊仍然正常接诊。12点,急诊内科和急诊神经内科诊室完成搬家,移至二层急诊新址诊室开始接诊。下午,急诊一层大部分设备和物品均转移至二层新址,剩余部分留存物品也已集中统一存放。晚上6点,急诊一层全部腾空。日均接诊超过400人次、在大年夜依然喧嚣的急诊大厅终于安静,自2004年起开始运转的急诊长明灯12年来第一次熄灭。

  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科室的全力配合下,急诊改造相关工作自今年4月中旬启动。副院长王振常、张忠涛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就急诊搬家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协调,并多次在院周会上进行动员和阶段工作总结。门诊办作为牵头部门,统一指挥、全面考虑、积极协调,竭力保证急诊和门诊的正常工作。5月9日起,门诊静脉输液正式停止;16日开始,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工作分解至各相关科室;19日起,门诊抽血工作全部集中在门诊三层完成;6月初完成了门诊治疗室的改造工作。6月8日,急诊检验室搬至门诊二层检验科,急诊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提前搬至门诊各自诊区工作。当天晚上,急诊一层相关区域已增设隔断围挡,为急诊改造做好准备。保卫处已在门诊六层安排保安值守。6月13日起,急诊科搬移部分家具和电脑,并及时进行设备和系统的调试工作,西药剂科开始准备二层新址的工作,收费挂号处在信息中心的协助下调整系统。

  为保证急诊的顺利搬迁和安全运行,保障急诊患者就诊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已在5月下旬起,陆续通过医院官网、户内告示、户外大屏等多种方式将急诊搬迁事宜告知患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并提前致函告知北京急救中心(120)及北京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999);同时向西城区卫计委、周边医院和医联体成员单位请求协助。

  作为医院的一项年度重点工作,急诊一层改造工作得到了全院各科室的理解和配合。急诊科党支部组织了“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同心助力急诊改造”的主题活动,就急诊改造工作进行动员。门诊治疗室、检验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妇产科、普外科从大局出发,克服自身困难,协调搬家工作。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感染内科、肝病中心、神经内科、普外科等科室积极想办法收治急诊留观病人,帮助解决留观病人疏解问题。门诊部、护理部、医务处、基建处、信息中心、感控处、医工部、药学部、财务处、绩效办、后勤管理中心、保卫处、国天物业等部门也克服了重重困难,全力以赴保障急诊在不停诊的情况下,顺利做好搬家工作,确保改造期间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急诊一层改造工期预计4个月。急诊科搬迁至临时新址后,由于面积减少,可接纳患者数仅为原来的1/3左右,只设诊室和抢救区,不设留观区。急诊工作模式的改变,将对急诊管理和优化流程提出新的挑战,全院各科室也将继续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全力支持,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就诊环境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