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社工获赞“最美” “90后”首次入选
昨天,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等共同举办“国际社工日”暨第四届“首都最美社工”表彰活动,韩秀花、马浩等10名社工从百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美社工”。据悉,这支最温暖的队伍中首次出现了“90后”。
以“最美社工、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第四届“寻找首都最美社工”活动去年10月正式启动。通过全市各区、枢纽型社会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途径,共有104位候选人入围。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评出10名最美社工和40名优秀社工。“其实,评选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深入寻访、发掘、评选和表彰,可以让公众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多些了解、对社工群体多些认同、对社会工作多些关注,这才是活动的意义所在。”市委社工委书记宋贵伦介绍。
据介绍,获奖社工均有在本市社会工作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60后”“70后”社工,也不乏活力四射的“80后”,还首次出现了朝气蓬勃的“90后”。
“90后”最美社工叫张怡,她2011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到顺义区绿港社会工作事务所,负责社区特殊人群关爱、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组织孵化项目,她不仅自己投身到社会工作中,而且还完成了10家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使公益和爱心开枝散叶。
“这说明首都的社工队伍更加趋于年轻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宋贵伦说。年轻的社工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社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等不同岗位,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多领域社会服务。
据悉,截至去年底,首都地区社会工作相关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服务基本涵盖社会生产、群众生活的各方面。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5.2万人,其中社区工作者近3.5万人。四年来,本市共评选出43名最美社工、157名优秀社工。
相关链接
“最美社工”剪影
马浩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对他来说,成为社工是偶然,更是必然。
马浩从小就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帮助,这份温暖一直被他深藏于心。2009年他辞掉工作,应聘成为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社区工作者,开始为社区残疾人及居民服务。
前两年,社区里一户低保户遇到麻烦。这家女儿是精神残疾人,母亲去世后,父亲受到打击又患上抑郁症。马浩多次上门,帮他们申领低保、医疗救助等。去年,马浩又联系残联,为这家女儿介绍了社区职业康复站,既有收入又能康复。女儿的笑脸多了,父亲的病情也有所好转。马浩还帮这家人联系了家庭卫生、心理疏导等上门服务,使他们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是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救了我”“是你们让我们的生活又有了希望。”父女俩拉着马浩的手,连连道谢。
马浩一直认为社工是朝阳职业,他说:“社工能时刻给社会带来希望,就像初升的太阳,能照亮身边的人。我会从这份工作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
最美社工简介
韩秀花(东直门街道东外大街社区)多年来,她不懈努力,东外大街社区已全部实现无障碍通行,老旧小区5个高层全部修建坡道,惠及1152户居民。
马浩(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精准帮扶,为不同家庭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至今,他已经开发了十余个便民服务项目,引进了30余个优质便民服务商。
王玉华(天桥街道留学路社区)十几年扎根社区,两年内她和同事们帮助1710户居民实现了一户一水表,解决了平房区因水费收缴引发的矛盾;修建了125个破损院落,方便居民出行。
康晓敏(奥运村街道南沙滩社区)积极探索成立社区层面社会组织,以成立社会组织破局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尴尬。
王蓓蓓(曙康社会工作事务所)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社区居民等提供了近50个专业社工服务项目。
张云莲(睿搏社会工作事务所)近四年里,她在从事婚姻家庭咨询工作的同时,还承接开展不同类型社工项目近10个。
白安琪(房山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不仅服务在校打工子弟1000余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还主持了关爱孤残儿童、打工子弟等项目。
代金英(平谷区兴谷街道园丁社区)打造爱心储蓄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高兵(北京智天使感统失调培训中心创始人)卓有成效地开展感统失调训练,对来自贫困家庭的感统失调孩子进行专门扶助。
张怡(顺义区绿港社会工作事务所项目主管)成功组织了社区特殊人群关爱、社区青少年成长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等多个项目。(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