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年来转移支付两千六百多亿元 守护生态屏障 给足资金保障

08.11.2018  15:5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11/07/nw.D110000renmrb_20181107_2-14.htm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7日
  本报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朱竞若、贺勇)生态涵养区在保护生态环境时,往往牺牲了部分经济发展的机会。怎样才能“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记者从11月5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获悉,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意见》加大了对生态涵养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也不让生态涵养区“守着绿水青山苦熬”,促进生态涵养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京的绿水青山,多在生态涵养区。其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8%,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因产业发展受限等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北京市综合考虑生态涵养区“财政收入相对薄弱、生态建设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不断加大市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生态涵养区抓好“保护青山绿水”这件头等大事。5年来,市级财政累计安排生态涵养区转移支付资金2658亿元,年度资金规模从2013年的454.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60.8亿元,增长了45%。
  “市级财政在补助16个区的资金中,用于7个生态涵养区的占到了七成。”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表示,下一步,北京市要健全对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按照“保障基本运行、强化主导功能、规范资金使用”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生态类转移支付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力度。在资金规模上,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生态类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导向上,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和资金分配方式,提高生态涵养区资金统筹能力,增强生态涵养区落实主导功能的能力;在资金分配上,突出“绩效”,将政府绩效考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等工作成果与市级转移支付政策有机结合,实现资金分配与生态保护成效相挂钩。
  在加大市级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北京还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推动生态涵养区与其他区域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意见》提出推动生态涵养区与其他区域(主要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区)开展结对协作。在协作方式上,通过直接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多种形式,带动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
  生态涵养区之一的密云区发改委主任张明智表示,《意见》出台一周内,结对的朝阳区政府就与密云区政府实现了第一次对接。下一步,密云与朝阳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谋发展大计。比如借鉴朝阳区798、吉里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依托密云良好的山水资源,发展创意农业、文旅休闲等特色产业。同时,利用朝阳区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水源保护、废弃矿山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此外,充分利用朝阳区CBD的优势,助推密云生态商务区的发展,壮大密云的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实现密云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努力将包括密云区在内的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文件的出台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让我们对生态涵养区建设更有信心,更有决心。”张明智说。

北京5年2658亿元支持生态涵养区
http://www.kanfanews.com/web/share/news/index.财政局
到2020年建设、恢复湿地2000公顷以上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11/06/518160.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