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
京津冀作为京畿之地,其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正在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但是目前该地区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要求高、压力大,农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方面该地区面临施肥过量、方法不当、肥料利用率低、面源污染严重,迫切需要破解如何依托土肥水事业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统筹农业生态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区域“三农”创新可持续发展,共建京津冀秀美山川这一艰巨使命。
为此,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创新联盟编制了《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经三地农业主管部门批准,现正式对社会发布。
今天下午,“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元辰鑫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农业部种植业司、北京市农业局、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厅的各级领导,北京市农业局粮经处、蔬菜处、能源生态处和京津冀土肥工作站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三省市的新闻媒体共同参与了此次发布会。直击现场,赶紧看看发布会有哪些内容吧 。
会议由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阎晓军主持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丽英致辞
天津市农委种植业办主任陈吉顺致辞
河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郑红维致辞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解读《规划》内容
京津冀三省市土肥工作站站长发布启动仪式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讲话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天金讲话
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土肥水发展规划
《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在新起点上充分发挥三地在土肥水领域的发展特色和发展优势,对于推动三地农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土肥水发展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土肥水的发展目标,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农业产业水平、生态安全水平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土肥水科技支撑与引领。
提高京津冀三地土地产出率
《规划》指出,力争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有机肥资源化率提高1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田水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将共同推介一批土肥水高效利用示范园区、一批土肥水企业和一批土肥水技术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肥料企业、一批特色果蔬产业和一批示范园。积极构建京津冀土肥水基础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土肥水核心业务信息化支撑能力,提升智能决策服务水平。通过本规划实施,提高京津冀三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资源承载率、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
明确了四大任务十二项内容
《规划》明确了四大任务十二项内容,从科技创新、产业支撑、生态建设、体系建设四大任务出发,结合京津冀地区土肥水发展实际,提出土肥大数据工程、“智慧土肥”工程、精准施肥管理工程、特色果蔬产业工程、肥料产业工程、耕地质量建设工程、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工程、人才体系建设、项目体系建设等十二项具体内容,开展联合攻关,整合资源技术,探索京津冀土肥水科技合作机制,重点解决京津冀土肥水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推动实现京津冀三地农业绿色、高效、安全、生态、健康发展。
突出“创新”发展
《规划》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突出“创新”发展,充分依托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构建区域土肥大数据工程建设,统一的智慧化土肥水精准管理系统、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土肥投入品监测系统、土肥信息化服务系统,土壤墒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京津冀三地土、肥、水进行精准管理,强化土肥的基础性功能作用,有针对性地实施土肥水关键技术措施,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注重统筹协调发展
《规划》的提出,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京津冀区域农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考虑了三地农业及土肥水事业不同现状,在京津冀农业合作框架下更加细化明确土肥水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区域土肥水协同发展。明确了责任措施,根据三地实际提出切实符合三地农业现状的规划目标,明确三地各自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对于促进区域土肥水事业发展、推动土肥人才队伍和工作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三地土壤肥料工作站将结合规划的实施,打破思维定式,统筹区域土肥科技优势,进一步增强土肥水发展的整体性和农业发展的持续性,推动土肥技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生态建设,努力推动三地土肥水高效发展,为切实推动区域农业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发展,为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