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专家来京探讨育人变革 PDC教育联盟扩容

25.05.2018  03:47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5月24日至26日,“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方式变革——首届PDC教育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日本等外国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国内教育同行前来交流。会上,PDC教育联盟成员进一步扩大,从11所会员校增加到上百所学校。 

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问题  

  所谓PDC,即是英文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的简写。可以解读为:用项目驱动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实践和体验、思维和意识;通过驱动生成学生的经验与技能、素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 

  PDC教育联盟发起人、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在论坛开幕式上介绍,近年来,学生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PDC理念的提出基于杜威的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同时立足于让教育面向生活并回归生活和社会,为培养适应并有创造力的社会人奠基。 

  “PDC是一种理念,强调的是一种育人观念的转变,通过项目驱动方式达成育人目标,以此让孩子完成对生活和世界的价值建构,成为一个具有生存和生活能力的幸福的人。”马骏说。 

  为了实现PDC理念,呼家楼中心小学以全新的载体——“项目群”作为理念实施的有效载体。该项目群涉及孩子成长的六大类,即发现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学、解读人文、回归生活及体验社会,每个方面的目标分解细化到六个年级,例如:在“了解自我”领域,二年级的目标要求是“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包括《人体器官》项目,利用VR设备帮助孩子学习;五年级的目标要求是“了解自己的家族”,比如清楚家族成员及家史,包括《我的家》项目,让学生绘制家庭根脉图、职业树,了解家风家训等。 

  在课程设置上,PDC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学生通过在校的课时开展小部分的学习,在课外开展主体的学习。学校依据不同项目内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与实践方式,如研究学习、主题学习以及家庭实践、基地体验等,让学生从课堂走上生活,从学校走上社会,从知识技能走上能力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活能力与社会素养的真实与完整的人。 

联盟吸引国外学校加入  

  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表示,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而所谓生命的质量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知识,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所谓价值,就是通过教育,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而PDC教育的项目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调动了家长等社会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总督学顾问、国际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认为,通过项目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成长为学以致用、思行并举的人。同时,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可以更好得成长。

  据悉,为期三天的论坛上,芬兰坦佩雷大学教师培训学校国际委员会主席明娜•婉努宁将展示芬兰现象教学课堂,加拿大多伦多圣·安吉拉小学教师罗兹安妮·哈里斯将谈到如何多形式提高学生的读写你能力,美国威睿达思学校小学部校长玛利亚·厄尔哥特将介绍经典教育的历史,日本创价大学教职研究生院副教授铃木词雄将谈论多元文化社会中如何创造条件支持教育变革等。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为进一步发挥PDC的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在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呼家楼中小心倡导,11所学校共同发起,成立了PDC教育联盟。记者了解到,论坛期间,包括芬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学校也加入PDC教育联盟,目前共有46家单位的上百所学校。(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