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安杰副教授研究成果被《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报道
本网讯我校理学院安杰副教授的最新工作“Birch Reduction-AJ modification”( Org. Lett. 2018 , DOI: 10.1021/acs.orglett.8b00891)被美国化学会发行的新闻周刊《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在“Green Chemistry”专栏分别以“Birch reduction runs ammonia-free”和“伯奇还原反应无氨运行”为题进行了报道。《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是目前全球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化学新闻来源之一。
伯奇还原(Birch Reduction)可以将苯还原为1,4-环己二烯,被誉为芳香族化合物与脂环族化合物之间的桥梁,是最重要的有机人名反应之一,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然而伯奇还原需要在低温下使用液态氨作为溶剂才能进行,使得该反应的操作极其繁琐。自1944年伯奇还原被报道以来的70余载中,全球众多科研团队致力于对伯奇还原进行改进,然而始终没有真正实现无氨伯奇还原。
日前,安杰副教授及其团队利用钠分散体与冠醚形成的电子盐体系,建立了首个可以广泛适用于包括苯在内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无氨伯奇还原反应“Birch Reduction-AJ modification”。论文以“A Practical and Chemoselective Ammonia-Free Birch Reduction”为题,发表在化学类一区刊物《Organic Letters》上。相比传统伯奇还原,Birch Reduction-AJ modification不仅避免了液氨和低温,而且具有更好的化学选择性。该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工业界人士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被《C&EN》报道的同时,也被《Science》旗下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媒体报道。
Birch Reduction-AJ modification及其化学选择性
安杰副教授于2015年作为优秀人才加入我校理学院,其团队致力于单电子转移反应,特别是单电子转移还原氘化反应领域的研究。团队除安杰副教授外均为理学院化学系本科生。这一年轻的团队目前已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丁宇轩为本校化学系大三本科生。丁宇轩自大一起加入这一团队,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进行科研工作,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篇,并在“挑战杯”等竞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三本科生阿迪拉·阿地江与大四本科生李恒朝也对本项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