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张振华副教授在《Angew. Chem.》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7.03.2017  12:06

本网讯  日前,理学院张振华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化学类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1.7)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Tandem Coupling of Azide with Isonitrile and Boronic Acid: Facile Access to Functionalized Amidines”,这一研究首次实现了催化条件下,叠氮、异腈和硼酸三组分串联反应,为简洁高效的构建官能团化的脒类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脒类化合物是在医药和农药研发中都具有着重要意义的一类有机小分子,作为应用展示,该研究还合成了一系列基于抗糖尿病药物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的脒类类似物,以及基于雄酮骨架的高活性脒类小分子。博士生张震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张振华副教授一直致力于通过过渡金属氮宾化学的研究,发展构建C-N键,高效合成含氮有机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新方法。近2年,他已在《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Chem. Commun.》(化学通讯)和《Org. Lett.》(有机化学)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在2016年的“第19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过渡金属氮宾与sigma-给体/pi-受体的交叉偶联反应》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