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6.7%

20.10.2016  13:09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昨日出炉。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同比增速均为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三去一降一补”有实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聚焦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效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超出预期。

  从去产能看,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从去库存看,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盛来运介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已连续7个月减少。

  从降成本看,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从补短板看,环境保护、农林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此外,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13.3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继续提升,这意味着需求结构也是在稳中向好的发展方向。”盛来运说。

  新经济动能加快成长

  前三季度,工业的趋稳态势更加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1至8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则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在工业整体指标明显好转的同时,以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盛来运介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下,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家,比去年同期每天提升2000家左右。

  根据工商总局调查数据,小微企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问卷分析显示,在2015年三季度新设立的小微企业中,八成开业企业已有收入,创新和“触网”小微企业盈利比例较高。新设小微企业带动就业增长显著,由开业时平均每户6.2人增加到7人。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

  另外,在消费市场中,网上零售额表现亮眼,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前三季度,通讯和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达到83.7%的增速。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中国经济正加速动力转换,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

  人均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3%。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低于GDP的6.7%,但实际上6.7%是按GDP的总量来计算的实际增长速度。”盛来运解释称,如果考虑人口因素转化为人均GDP的话,人均收入与人均GDP增长是基本同步的。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也在继续缩小。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32元,同比增长5.9%。

  “乐于”消费、“敢于”消费的背后是社会保障事业的有力支撑。前三季度,居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保障房建设领域等方面财政支出普遍增长在14%以上,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居民在消费领域的支出继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加快。(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