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京减负 315家企业关停

28.10.2015  21:25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已关停淘汰315家企业,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度关停淘汰300家企业”的任务。

  经信委介绍,北京经济发展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地淘汰低端、低效、高能耗产业,关停污染企业,将有助于提高首都发展的质量和品质,在京津冀三地合理配置资源,为北京“减负”。

  大数据

  有增有减 增强信心

  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为107.4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4.8万人,以机织服装制造为代表的约一百个中类行业用工减少,占工业中类行业总数的60%以上。此外,工业能耗水平也在继续下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10%,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1%。

  另一方面,在同一时间内,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其中电子、医药和汽车产业分别增长13.3%、7.1%和5%。高端产业的引领效果逐渐显现。在全市范围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正不断增强。目前,全市累计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87家。通过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创新能力,企业技术中心逐渐成为促进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平台。

  大思维

  协同发展 提质增效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用对位和错位,解读了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方式:“所谓‘对位’,就是要在京津冀区域内,理顺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对应关系,打造分工合理的产业链;所谓‘错位’,就是三地本身不制造竞争,而是主动按照规划纲要部署,合理分工布局,打造各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近两年,经济和信息化领域通过深入研究京津冀三地产业布局,共建了一批产业合作园区,带动三地产业整体提质增效。沧州渤海新区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引导药企将原料药和中药提取等产业链前端在京外布局,同时也为企业扩大产能、新品转化开辟空间。据悉,目前已有30家北京药企与其签约,其中8家已开工建设,18家已启动建设程序;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重要举措,首钢京唐二期已于8月开工建设,以城建重工、华强京工为代表的生产企业也陆续签约入驻,一个高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则是结合北京市疏解数据中心需求,发挥张家口区位、能源、交通与环境优势的典型代表。目前围绕该基地的合作项目共确定9项,总投资约800亿元,建设规模达150万台服务器。

  大手笔

  高精尖实现北京创造

  产业发展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紧密结合。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抓住智能制造的发展机遇,构建与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造实力,是下一阶段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任务。

  下一步,要把产业高端环节、核心领域和尖端科技,作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推动三转调整,促进存量产业“转领域、转空间、转动力”;聚焦四维创新,培育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重点发展五类高精尖产品,构建“高、新、轻、智、特”产品体系;实施八个新产业生态专项,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跨领域、开放式、融合化创新。在推进实施“三四五八”战略的基础上,北京市将加快培育“技术自主化、价值高端化、生产清洁化、体量轻型化、掌握发展主导权”的高精尖产业,打造北京产业新的竞争优势。

  以培育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基地为重点,北京市进一步推进建设高端装备检测和认证中心,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实现从“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京津冀构建起跨区域产业创新网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辐射带动三地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殷呈悦 J241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